成語故事:黨同伐異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08月17日】

【原文】

及漢祖杖劍(1),武夫勃興,憲令寬賒(2),文禮簡闊,緒餘(3)四豪之烈(4),人懷陵上之心,輕死重氣,怨惠必讎,令行私庭,權移匹庶,任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5)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6),至有石渠(7)分爭(8)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於時矣。

《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序》

【註解】

(1)杖劍:持劍,此代指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
(2)寬賒:寬鬆。賒,音奢。
(3)緒餘:繼承。
(4)四豪之烈:此指戰國四君子養士任俠之遺風,四君子指戰國齊孟嘗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魏信陵君。
(5)武帝:漢武帝劉徹,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
(6)霧會:比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在一起。
(7)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8)分爭:分異爭奪。

【故事闡述】

到漢高祖起兵滅秦後,尚武的人突然興起,法令寬鬆,禮樂制度簡單疏略,繼承了戰國四君子齊孟嘗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魏信陵君納俠養士的流風,輕生死,重義氣,有怨有德,必相報答,命令行於私家,大權掌握在匹夫手中,任俠之風,成了社會風俗。

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推崇儒學,經術之士比比皆是,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論《公羊》、《穀梁》時產生意見分歧,引發爭論,與我觀點相合的結為同黨,不合則攻擊之,因此有“黨同伐異”之說。

後來,“黨同伐異”被引用為成語,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後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討論】

(1) 漢高祖時代盛行什麼風氣?
(2) 漢武帝劉徹時代崇尚什麼?

【造句練習】

例:要想公司能夠上軌道有盈餘,股東間就不能黨同伐異,要合作無間。

【相似成語】

結黨營私

【課後時間】

重組下面成語。

◎( )用氣事意
◎( )三個昧中
◎( )桃源外世
◎( )不於耳絕

參考答案∶

意氣用事、個中三昧、世外桃源、不絕於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