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粗敘(三):宇宙由能量構成

陸章


【正見網2016年02月16日】

四、宇宙由能量構成

相對論對物質的認識帶來的衝擊還沒有平息,粒子物理學的出現又給人們帶來了更為震撼的新認識。

粒子加速器的出現又使得高能物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粒子物理學界掌握了用撞擊來擊碎粒子的方式,使得研究粒子分裂後的情況成為可能。

現代粒子物理學的研究集中在亞原子粒子上,這些粒子的結構比原子要小,其中包括原子的組成部分如電子、質子和中子和放射和散射所造成的粒子如光子、中微子以及許多其它的粒子。

迄今粒子物理學家們所知道的三百多種基本粒子中除少數壽命特別長的穩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電子和質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它們在誕生的瞬間就已湮滅了,所以現在粒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的微觀世界就是建立在這些瞬息即逝的粒子園裡的粒子之上的。
                               ┏原子核━質子、中子━夸克
物質━━分子━━原子━┫
┗電子━━━━━━━━輕子

據說在粒子物理學家所認識的亞原子的粒子世界裡,空間的上下左右和時間的先後都失去了意義,因為在未被觀測時微觀粒子也並不一定占據某一個確定的空間,也不一定在空間中有一個軌道,這樣在粒子的世界裡連我們在感官的經驗世界裡所確定認知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在普朗克長度的尺度下都失去了意義。

一些粒子物理學家甚至認為粒子被觀測時的現象與遊戲裡的《模擬人生》的原理是一樣的,在遊戲中只有我們開始觀察遊戲中某一些範圍的時候,電腦螢幕上那一範圍的場景才會開始通過電腦運算顯現出來。

一些粒子學家甚至引入了“現象”一詞來代替經典物理學中的“實體”一詞,經典物理學所研究的實體在粒子物理中消失了。

粒子物理學中還有一種奇特量子糾纏現象。一些粒子物理學家認為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這似乎是在說無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即兩個粒子之間不論相距多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也不需要任何的連接,它們都能夠像有生命的存在一樣心心相印,這種粒子的非定域現象既違反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原理,也同時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

某位粒子學家甚至還說,粒子物理學是脫胎於鍊金術的科學,現在它似乎變得比鍊金術更加神秘。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概念也漸漸地開始在全球物理學界廣為接受,一些物理學家通過研究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由比它大五倍的暗物質組建起來的,他們比喻說,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宇宙只是大海上的一層泡沫而已,更根本更大的宇宙其實是觀察不到的,是由暗物質組成的。

粒子物理學的理論一個比一個奇怪。比如目前尚未經證實的弦理論在物理學界的出現可能又將把人類對物質的認識帶到一個更虛幻的理解中去。

弦理論的雛形出現很早,在一九六八年由Gabriele Veneziano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裡找到了有二百年之久的歐拉公式,他發現這個公式居然能描述原子核內的作用力,這個歐拉公式後來就成了弦理論數學公式之一。

弦理論可以用來描述引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相互作用力,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同時具有波粒二象性,弦理論認為這些粒子的形成可能都是由一種很小的弦能量的不同振動模式所產生的,就好像吉它或者小提琴上的弦。

弦理論中的宇宙弦或者能量弦可以作某種模式的振動,每種振動模式都對應有特殊的共振頻率和波長,如果說小提琴弦的一個共振頻率對應於一個音階,那麼能量弦或者宇宙弦的不同頻率的振動對應於不同的質量和能量,所有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能量弦或者宇宙弦的不同振動模式下產生的結果。

在物理學的弦理論中如果把宇宙和物質看作是由能量弦創生的一部交響樂,那麼在各種已知的基本物質粒子往下更微觀存在的能量弦就像是一個個無以計數的樂音,它們不斷在產生的同時就在不斷在湮滅,我們物質世界就是能量弦演奏而成的一曲雄偉的交響樂。

我們先不管物理學中的弦理論和標準模型的理論是否是正確的,今天的料子物理學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研究結果都足以打破我們老舊迂腐的物質認識觀念了。
我們在過去的物理學中之所以認為物質是存在的,之所以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其中最基礎的理論基石就是,物質微粒不管追查下去再微觀、再細小都是具有一定的大小體積的,都具有一定的大小質量,同時還具有長久存在的穩定性。正是無數具有穩定性的物質微粒由最小微粒構成了更大一層的微粒,更大一層的微粒又構成了更大一層的微粒,進而形成了我們感知尺度所能夠理解的物質世界,但事實經常與人們的猜想是相反的,微觀世界的粒子動物園裡大多數粒子都沒有長久的穩定性。

物質粒子具備一定的體積在事實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都能夠理解大一層的粒子是由更小的一層粒子和虛空組成,那麼更小一層的粒子又是由更小更小一層的粒子和虛空組成,那麼更小更小一層的粒子又是由更小更小更小一層粒子和虛空組成,一直往下追查下去是無窮盡的,最終的粒子的大小是趨於零的,到了一定的時候物理學家就認為粒子的半徑就為零了,就成了空無,此時如果再追查下去會發現物質的最終的本質構成可能就只是能量了,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人們會發現物質最終就是由能量構成的。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反過來猜想一下。宇宙大爆炸的學說認為宇宙曾經是壓縮成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如果宇宙是由經典物質學中猜想的物質構成的,那麼物質就一定是實在的,就必定具備一定的大小體積,只要物質微粒的存在有體積的,在邏輯上就不可能出現物質的宇宙這麼無限大居然能夠被壓成無限小。

經典物質學中物質最小粒子應該具有一定的大小的質量,也是一個很牽強的概念的概念。粒子物理學家也在“標準模型”理論框架中猜測,粒子的質量是由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產生的結合能產生的。

1964年,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假設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在他的理論中被稱為“上帝的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它們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產生質量,有了質量才產生引力,爾後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三種力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粒子的物質形態,進而產生宇宙中的各種元素、恆星、行星和生命,從而構築成大千世界。

當微粒之間的空隙被壓縮到完全沒有時,就不可能再進行壓縮了,怎麼可把那麼一個無限巨大的物質的世界壓縮成無限小的奇點呢?假定宇宙大爆炸這一學說真的能夠成立,那麼一切也就只能用佛家的空來解釋了,也就是說物質的最終存在必然是沒有體積的,那麼沒有任何體積的存在,空的存在,倒底是存在的呢?還是不存在的呢?

物質質量的形成,也不是我們過去認為的是由物質微粒的組成密度決定的,那麼到底什麼東西才是物質呢?連物質也只是我們人類所約定俗成的一個科學概念罷了。
我們現代物理學所了解到的粒子的世界,其實是一個變幻莫測的高能世界。在粒子的世界裡,能量才是真正的主宰。

唯物論所設想的構成宇宙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永恆磚塊,那種猜測中構成萬物的最微小的靜態存在於虛空的物質“原子”,其實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我們的這個宇宙,並不是一個靜態的,物質的宇宙,而是一個高速運動的,高能的宇宙,它瞬息萬變地發展變遷著。

五、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

物質與能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在經典力學中質量和能量還僅是一對相互獨立、沒有關係的概念,可是愛因斯坦在他的相對論力學中,卻把能量和質量變成了是物體力學性質的兩個不同方面,並在一九零五年發表狹義相對論時提出一個震驚當時科學界的質能公式(E=mc²),公式標明物質的總能量相當於其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這個公式說明能量和質量可以互相轉換,而光速其中是恆定不變的常數。

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很象古老的道家中經常談論到的虛與實的轉化關係。

在我們熟知的人體裡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能量與物質的互相轉化的現象。

大陸有許多“科學鬥士”非常反對古代精液是人體的精血之氣的說法,認為這是無稽之談,認為是荒唐的迷信。他們的理由是精液不過是由精子和精漿組成,其中精子占百分之五左右,餘下的是精漿,全部的成分除了水、果糖、蛋白質和脂肪外,還有就是酶類和無機鹽。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啊!這些也都是現代科學不可否認的事實啊!就這麼一點點東西裡面還能有多少物質與能量呢?

大家知道現代的主流醫學其實就是西方醫學了,因為中醫早已經名存實亡了,就剩點藥方和中藥了。

西方醫學經過了幾個較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解剖醫學的階段,從文藝復興的畫家達·芬奇等人開始人們開始系統地用器械剖割人的屍體,以了解人體內部器官的形態、位置、構造及其相互關係,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解剖醫學。

達·芬奇據說曾經繪製了七百多幅人體解剖圖,流傳至今仍有一百五十餘幅。同期的醫學界專家也開始衝破一些宗教封鎖努力地研究人體解剖。A·維薩曾經在有歐洲最好的解剖教室的義大利帕多瓦大學任教,他在那裡積累了大量的人體解剖的醫學知識。一五四三年,A·維薩發表《人體構造論》一書,至此歐洲醫學完全擺脫了西方古代宗教權威的束縛開始系統地建立了人體解剖學。

隨著對人體內部器官的深入了解,一些醫學專家又開始研究疾病對人體器官的影響,義大利G.B·莫爾加尼在一七六一年發表了《論疾病的位置和原因》,書中論述了疾病影響下人體器官出現的各種變化,他把疾病看作是人體器官的局部損傷,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它在某個器官內的相應病變部位,至此以後醫學界就開始用“病灶”來解釋症狀,隨後病理解剖學也正式系統地發展了。

在十七世紀以前,歐洲並沒有系統的臨床醫學教育,學生到醫校學習只要讀書並考試及格就可領到畢業證書。到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萊頓大學開始實行臨床醫學教學,並在取消宗教派別限制的基礎上吸收了不少外國學生。

十八紀,萊頓大學開始在醫院中設立了教學病床,該校的教授H.布爾哈維是當時世界上有名的臨床醫學家,隨後臨床醫學教學從萊頓大學開始擴展到全世界,並興盛發展起來,以後不久臨床病理討論會(C.P.C.)也建立起來了,西方醫學至此有了更系統更富有實踐性的發展。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R.菲爾肖開始倡導細胞病理學,他開始將疾病研究深入到細胞層面,他認為人的機體是細胞的總和,所有疾病可以用細胞病理來說明。法國人L.巴斯德在研究發酵的作用和研究微生物過程中證明了發酵及傳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國人R·科赫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等,並改進了培養細菌的方法和細菌染色方法,還提出科赫三定律,他們三人對細胞的科研工作初步奠定了現代微生物學的基礎。

十九世紀後三十年裡西方醫學界進入了細菌學研究時代,大多數主要致病菌都是在這個時期內先後被發現的,此後細胞醫學也開始成熟起來了,西方醫學又進入了新的更微觀的研究發展階段。

之後,西方醫學又出現了遺傳醫學,西方醫學界開始系統地研究人體基因了。西方醫學就是這樣從解剖到細胞再到基因一層一層系統地向人體微觀層面依次深入地探索和發展起來的。倘若西方醫學只是發展到了這裡,誰想要用西方醫學來解釋清楚古代中國人說的精血之氣是不太可能的。

西方醫學並沒有就此止步啊!自從現代生物能醫學的出現後,西方醫學對人體的認識就跟以前不一樣了。現代生物能醫學在目前的研究階段它已經知道了人體有著一個完美的生物電系統,也知道了生物電就是人體的主宰能量,我們人體就是靠生物電來維持運行和生活的。

動物和植物也一樣靠生物電來維持機體運行和生存的,我們知道植物是沒有骨骼和肌肉的,那麼植物靠什麼來實現運動呢?植物就是靠生物電來使自己產生運動的。誰都知道向日葵它會由東向西地自己轉動,向日葵靠什麼來實現運動的呢?它並沒有肌肉啊!它就是靠向日葵內部的生物電。含羞草也一樣啊!如果誰用手輕輕一碰它,它就自己動了,它也是靠生物電來產生運動的。

許多搞生物研究的人都知道有些植物可以放出大約三十毫伏的電壓。以一個體重五十公斤的人體來計算,人體一晝夜所消耗的熱量約二千五百千卡,這麼多的熱量可以將五十公斤的水從0℃加熱到50℃,那以此為參照我們的人體每一天得產生多少生物電啊!

國際上體育大賽前為什麼運動員都會禁房事,而不禁止跑步或者大運動量的體育訓練呢?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用精液化學成分的分析就不可能解釋得了吧?大運動量的訓練消耗的熱量和能量更多啊!那不是應該禁止運動員賽前訓練才對啊?解釋不了吧?

從生物能量的角度一看就明白了。每一個成年男子每天大約可生產數千萬至幾億個精子。每過一次性生活過後,人體需要五至七天的生產精子才能成熟和達到正常的數量,這就是說每一次性生活揮霍掉的人體生物電能是人體內五到七天裡累積轉化起來的生產量啊!

精血之氣是在人體會陰穴的地方匯集了許多人體內部能量轉化出來的,這個完整的過程就是一個生物電轉化成精血物質形式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體內一種天然自行的能量向物質的轉化形式。

人體的修煉又是一個倒過來轉化的過程。許多道家的修煉法門都有一些什麼煉精化氣之類的說法,就是他們要把精血之氣提到丹田的位置進行轉化,又從物質形態轉化成為能量形態,再接著又要在丹田部位通過那裡的演煉機制轉化成新的生命類存在形式。

這也是為什麼修煉到高層次的人會出現沒有常人的性慾的原因,因為他會陰穴的微觀空間裡不會處在滿溢的狀態上,裡面的精血之氣隨時會被提升,往更高形態的能量轉化。

六、物質與運動

目前人類的科學並不是終極真理,只是人類認識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來自科學的現有階段的認識而已,並非是宇宙中的終極真相。

我們不需要爭論什麼樣的科學發現是對的或者是錯的,我們只需要明白它們其實都是有局限性的就好了,科學是一個仍然在漸漸發展的東西,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認識判斷了。

我們這一期的人類的歷史才只有幾千年,比起宇宙中許多發展了幾十萬年甚至更長發展時間的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來說是相當短暫的。

為什麼近代短短的幾百年時間裡人類的科學這麼急速地發展起來了呢?是因為有外來的力量參與到了人類的科技發展中來了,仿佛是吃了超級興奮劑一樣急速地發展著一切科技,可是再往下發展它們就不敢了。因為科技並不遙遠的盡頭,正是眾神站在那裡等待著人類做出最後選擇了,其實人類的科技、宗教、政權、經濟、文化、環境等等都已經走到盡頭了。

迄今為止,人類的科學界裡並沒有誰能夠知曉物質的最終是什麼。誰也不知道物質是從哪裡來。誰也不知道物質的最終極的盡頭究竟是什麼形態。作為連粒子物理學的研究成果也不太了解的普通人只是在人類的感官和儀器的認知尺度和範圍內對物質的認識形成了一個僵化的尚在發展中的看法而已。

人們都重視物質,全都沉陷在這個物質科學裡去了,可是物質到底是什麼呢?

想要真正理解物質也是靈性的,物質和精神是統一性,僅破除人們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哲學中形成的僵化唯物觀念是不夠的,僅知道物質粒子微觀到了一定程度時就是類似佛教中講的“空”是不夠的。

我們在看電影、電視或者是其它形式的文藝作品中形容一個人或者是動物死了,經常會說:“已經不動了,死了。”在我們的觀念中生命體如果不會動了,那就是死了,這是我們通常的認識。我們就再一次回到現代科學的認識觀念中,去了解我們今天是如何用科學關於運動的觀念來認識生命的。

現代科學從整體上來說是很習慣從運動的角度來理解世界的,現代科學將現實世界的所能探知的運動形式歸納為七類: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前五類運動形式按現代科學觀念就是無生命範疇內的運動形式,也就是物質運動形式了,後面兩種運動形式才是屬於生命的運動形式。

在生活中這些運動形式是無所不在的,你比如:長江由西向東在大地上沿著千萬年天成的河道在流動;枯葉被風兒吹拂著在河岸邊上下翻飛;晚上的客廳的電視正在播放著美國的電視劇,淺黃色的筒燈照在淺色的沙發上,空調吹著冷氣;泡功夫茶的電水壺裡的礦泉水開了,呼呼地冒著白氣;煤氣爐裡藍色火焰加熱著陶罐裡的老火湯;核電站裡的核反應堆正在運轉;小區裡一個面無表情的女人正在牽著她的小狗穿過草坪中間的步行道;失戀的男人正在酒吧裡一個陰暗的角落裡沉思,想著他剛剛離去的前女友;瓶子打碎了;花開了,草綠了,太陽出來,草地上的小女孩在笑著盪鞦韆;我們坐在房間的電腦前思考問題;鄰居家的女兒要出嫁了;溫州的老闆們為逃債跑路;獨裁者們給人民洗腦;現代和尚到遊戲機室打電玩;月亮轉著地球轉,像這些情景都可能被科學理解為各種的運動形式。

前面我們已經講到了現代科學發展的第一塊基石,由古希臘的原子論到牛頓的經典力學並開始催生了現代唯物論哲學。接下來我們將談到現代科學的第二基石,就是從牛頓力學系統引入經典數學從運動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萬物的。

牛頓時代對於機械運動等這些最低層次的簡單運動形式的量化研究是建立在經典數學基礎上的,後來經典數學增加了處理隨機現象的機率和統計數學以建立低層運動形式的數學模型,到了十九世紀經典數學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很大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二十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使人們能夠有機會研究更高層次複雜運動形式,科學界不斷地發展數學體系期望能夠揭開高層次複雜運動的秘密,模糊數學的創立又拓展了經典數學為研究複雜運動形式開闢了一條上升的通路,經典數學主要就是在研究事物和運動中量化的確定性,模糊數學則開始考慮到了事物差異的中介過渡所表現出的模糊性,可是無論是經典數學和模糊數學它們都無法計算事物的可變性,所以這兩種數學形式在研究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的時候它們是遊刃有餘的,可是一旦進入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時便無能為力了,現有的數學體系就走到瓶頸了。

現代科學從物質和運動的角度來研究事物的時候,從數學量化的要求出發可以劃分出了三個基本要素:質量、能量、信息。

當科學只選擇研究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五種低層次運動形式時,只需要運用數學來計算質量和能量之間的數學關係,因這五種運動形式中的轉化只表現為質量變化、質量互變、能量增減、能量傳遞、能量轉換等,這是由於低層次簡單運動只體現了質量和能量的相互關係。

這時科學只需要在各種實驗中去反覆的計算質量和能量的變化就行了,質量或者能量在數量上缺少了科學家們便想方設法去尋找這種缺失產生的原因,這就是基本的探索思路。科學家在各種規定環境和條件的科學實驗中仔細計算著質量和能量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所有轉化形式就已經足夠了,可是當科學想要去研究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的時候,信息的因素就呈現在科學的面前了。科學家們必須要去研究信息的產生、信息的存貯、信息的運行、信息的合併、信息的傳遞、信息的執行等等形式了,那就必須進入思維的領域了,傳統的經典數學和模糊數學就不夠用了,再往前發展就應該是把計算的任務交給靈性數學了。

靈性數學已經是一個有生命表征的數學了,就像中國古代道家的術數一樣,那個靈性數學就像是活的一樣了,它會跟該數學的使用者和被計算的對像協調起來,因為靈性數學也是有生命特徵的了,實際上就是進入了傳說中的神通和法力的領域了,靈性數學它會和靈性數學創始者與運用者和被計算的對像都協調聯通起來。

當科學想要離開和超越物質領域而進入生命的領域去探索的時候,原來的那套方法就不適用了,得有新的對物質、對思維的認識方式了,同時也是需要有新的數學形式出現了。

既然都說到靈性數學,那我們順便說點遠一些的事,真正的經書也是活的,經書的創始者的信息會和閱讀者溝通起來,就是說經書也有生命了。

如果古代的經書被現代某個宗教人士重新用白話翻譯一遍以後就壞了,其實從字面上意義來說現代人的解釋是完全沒有錯的。古文翻譯成現代文把意義翻譯正確了是不難的,找個語言系的教授都可以翻譯得很不錯了。問題不在於翻譯的正與誤,不在於翻譯的準確與否,而是翻譯過程必將切斷經書創始者的信息聯繫,這就意味著經書已經在翻譯過程中完全變成一本普普通通的學術性著作了,那本書從此就已經死了,成了一本平凡的印刷品,其實根本上來講翻譯過的經書就已經不再是那一門的經書了。
 

(待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