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粗敘(一):萬物有靈

陸章


【正見網2016年02月06日】

這些年一路風雨走來,我不僅深知壞人們招搖撞騙的伎倆,魔妖們曾在耳邊輕語,訴說它們灰暗的心思和在塵世中想要獲得的夢想計劃。我還熟知聖者們的故事和他們留下的足跡,恍如渺無人煙的沙漠裡忽然出現的綠洲。

那亙古的過去曾經出現過許多畢生苦修的僧道、哲學家、學術家、藝術家與文人武將,他們無休無止研習著古老的儒釋道經典,開創出了燦爛的古典文化藝術,並最終匯聚成了滲透著濃郁修煉色彩的華夏神傳文化體系。

而今世是一個更為殊勝的時代。

駐世的創世主是慈悲的,已經為眾生搭建好了一部天梯!我們再不用到處尋找什麼絕世天機或者未公諸於世的秘法了。誰能按照著那些公諸於世並理白言白的經書去實修就足以改變命運和回歸天國了。

當遙遠的法鼓聲驚走了眼瞼上的睡眠,永恆的佛光普照著在萬古久遠的期待中變得疲憊無奈積滿了風塵的心靈。

在執迷不捨的塵路之上依然到處充滿著誘惑、恐懼、執著,纏繞著情絲、瀰漫著觀念。那些壓抑、扭曲、渴望得到信奉的爛朽唯物者和醉生夢死的權貴們更是被充滿無數喧囂的金屬機器的物質世界吞沒了。

每到了秋天,踏秋的人們悠然地欣賞著芳草萋萋的大地上散落的黃葉和蕭蕭綠葉間雜綴著的粉紅色花,那誰又能悠然地看透思想中飄零翻飛的觀念?誰又能用洗淨了後天觀念的純淨的心去迎接佛光的照耀呢? 我們始終無視久至人間的佛法之慈悲與苦度,依然低頭在風雨交加的世上尋找著傳說中聖潔的家園。我們找遍了從巨礫和淤泥上滾滾流向大地四方的江河,找遍了密林裡隱蔽的白楊樹蔭影下散發出隱約泥味的許多空地,找遍了寺院和道觀香火熱鬧的神殿之上虛隱的信仰之地,找遍了城市裡許多不同的圖書館裡安靜的閱覽室,依然沒見到那聖潔家園的半點蹤跡。 沉浮在苦海裡的眾生依然需要生息在這塵世裡,這裡是淹埋了本性的此岸。所幸今世創世主與我們同在人間,我們必將在佛法中洗淨自己,歸向那聖潔的宇宙家園。 我深省了這一路上所有的榮耀與魔難、辛酸與快樂、慈悲與迷惑、堅定與無助、佛恩與塵緣、牽纏與昇華,必將斷盡一切雜念,捨盡一切執著,放下一切慾望,改變一切觀念,回歸空靜、智慧、殊勝、慈愛與純真的佛性。 生命的超越與昇華不是靠一雙永不知疲倦的赤腳拖著倦怠的肉身在地上去求索,而是在佛法中參透了佛性。 誰能把心中瀰漫飛揚的觀念洗盡,本性的萬丈佛光就會沖向四極八荒,透亮了漸悟中的生命。

在惡污發臭,黑浪滾滾的蒼茫大地上,聖潔的生命化成一朵飄散著純香的蓮花,在漫漫長夜裡守望他的足音。我知道他是了解的,知道生命的脆弱,知道我時日不多,我知道他會在生命之花最絢爛的時候到達,摘下這朵淨蓮,帶我回家。

萬物有靈(一)

從古至今,有許多先知、聖人們曾提示過許多關於宇宙、天地、萬物和不同境界裡眾多生命種類的不同程度的真理,只是那些充滿智慧的古代語言到了今天已經遠離了我們的感受。

在這個世代,一切似乎又充滿了迷茫,不知何處才可以安頓我們的靈魂!

廢氣熏城,地鐵呼嘯著以其經年不變的節奏行駛在鋪設於黑暗的隧道和燈光明亮的站台裡冰冷的鐵軌上。

商業街上新架的廣告和已經破舊的廣告鋪滿了牆面和門頭。

初到城裡的鄉下男孩緊張不安地看著每一輛到站的公交車生怕錯過的車次迷路在舉目無親的大都會裡了。

時尚艷麗挎著手袋的女士們身上飄逸的名貴香水味即時地被或停或行的車流裡噴出的廢氣吹散了。

深夜未眠、神情疲憊、酒意已經消散的老闆們在城市的各處左轉右轉地尋找著緊張的停車位。

近郊的香蕉地裡的農夫疲憊地忙碌在烈日裡,緩慢的節奏似乎無法和現代的城市相容。破敗的村落似乎已經被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拋棄了,像垂老的留守者一樣無望地回想著已經絕滅了的田園時代優雅的生活景致。

在這個優曇婆羅花開的時代,充滿神性的大地忍受著無數的創傷像慈母一樣地擁抱著上面成千上萬的城市與村落。

家家戶戶的人們生息在高原、草原、山谷、河岸邊、田野旁、森林裡、高速路兩邊等等居住地上。

七十億遍布世界的眾生各自在地球的某一方沉醉在無數的歡樂幸福和痛苦憂傷裡,痴迷地追逐著名利情所構建的塵世千萬年無休無止的迷夢。

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大地是活的,不知道她有生命,正是她慈愛地擁抱了億萬的眾生,她和天空流照下來的喜悅慈祥的陽光合抱了這裡的一切生靈。

我們已經遠離了曾經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山水明媚的田園時代進入了資訊時代依然需要通過一雙肉眼來看世界,通過耳朵來傾聽世界,通過雙手擁抱世界,通過大腦來理解世界。

現代科技拓展了我們眼睛和耳朵,我們可以看得更遙遠聽得更遙遠了。我們只需要打開電腦或者電視就可以看到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草地上,有一隻數日未食的棕色雄獅正靜靜地坐在枯黃的草叢裡扭頭凝望著遠方的空曠沙地;也可以看到更遙遠的美洲大峽谷裡的一根多年前就死亡的樹上,一隻白頸白頭的鷹兇狠地歇息或在粗大的樹杆之上大聲鳴叫著;我們也可以在網上查看過去的某一個冬天裡,在北極群島的冰川上,有一隻北極熊抬著頭憂鬱地望著前方默默地迎著猛烈的風雪走在厚厚的冰谷上;我們還可以查看十年前的某一天,在南太平洋的聖誕島上,一群軍艦鳥木然地望著海面上噴出巨大的水柱的鯨魚,鯨魚黑色的脊背閃著冷色濕潤的光,海浪輕輕地發出細響的景象……

今天,我們腳下黑色、黃色的、棕色的泥土上依舊生長著綠草、花卉、藤蘿、灌木、喬木等等植物,在潮濕或乾枯的高原、山地、平原、沙漠、叢林、草原、江河、海洋上仍然繁衍著無數的生命包括細菌類、蟲類、獸類、鳥類、魚類……而我們人類卻漸漸地遠離了自然,以現代社會拚命求食的方式繼續著無休無止的平凡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以前能夠讓人知道的最大宇宙範圍就是須彌山。在須彌山的四周有四個洲,東邊是東勝神洲,南邊是南贍部洲,西邊是西牛賀洲,北邊是北俱盧洲。

我們人間就是在南贍部洲裡的一粒小小塵埃之上,佛教也把我們肉眼可以觀察到這個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僧眾們告訴我們說這個詞是忍耐的意思,因為我們人必須忍受種種苦難,我們億萬年來就以苦難的方式就生活在這蔚藍色星球之上,經歷過無數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我們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萬物都是活的,可是我們每一天推開門,踏著冰冷的密集交錯的水泥道路,扶著光滑的或上或下的不鏽鋼手扶欄杆,穿過迎面而開的貼著淺色指示條的玻璃自動門,看著雲隙裡透出來的陽光照在高樓密集的中央城區裡縱橫交錯的寬闊街道上,回想著腳下冰冷的泥土、山上堅硬的石頭、河邊潮濕的泥沙、流動的溪水、吹拂在弄堂裡的晨風,又從哪裡可以看得出這些冰冷死寂的物質會是有生命的,這些眾多種類的物質它們怎麼會是有靈性的呢?從什麼地方能夠展現出物質的生命靈性來呢?

科學製造了世界的分歧(二)

近代的人類科學創立了唯物論,而最終使人們毫無顧忌地拋棄了神佛與天主而進入了一個冰冷的物質世界。

可是物質世界也是無邊曠遠的充滿無窮奧秘的領域,是由極其微觀極其微觀物質粒子一層層向更洪觀物質粒子組合創生的層層疊疊時空的物質世界。

如果我們從物質開始了解宇宙廣袤萬物中無所不在的物質世界,就將進入到一個極為廣闊遍布洪觀和微觀的無數層次的世界了。

當我們用那雙曾經用憐愛的眼神凝視過我們的小孩和曾經用仇視的目光去憎恨過仇敵的眼睛來觀察世界時,世界便是可以被我們人類所理解的。

從近代以來,我們被告之說物質是沒有生命的,但真相併非如此,物質也是有生命的。

本來宇宙是個圓滿無暇的整體,它整體地存在著,並不是支離破碎的。物質和精神在宇宙中是合一同存的整體,但我們人類都喜歡從自己認可的角度去分裂地認識宇宙萬物。

千百年來,有從各種理性冷靜的唯物論角度去認識世界的,有從各種空靈智慧的唯心論角度去認識世界的,有從各種嚴謹繁複的科學角度去認識世界的,有從各種儀式眾多的宗教角度去認識世界,有從充滿痛苦悲歡的人生經驗角度去認識世界的等等,事實上是人類在漫長漸進的對宇宙萬物的認識過程中把一個整體的宇宙認識得支離破碎了。

眾多的知識體系與派別不過是些能夠自圓其說的知識碎片而已,人們就把這些知識理論的碎片象鏡子一樣映象出來的一切認識結果當成了外部世界的真實。

久遠以來無數的學者、科學家、哲人、智者懷著痛苦的自信而艱難地在人世間推銷著自家的學說,以證實自己聊以自慰的聰明才智與漫長艱辛的付出,漸漸地人間就成了一個充斥著無數的學說與科學以及各種意識形態而處於歧路遍地的世界了。

肉身有限的感官尺度已經註定了人對宇宙與萬物的探索只能是一孔之見。人類從一個自己所專注的觀測孔裡透過他自己選擇的唯物或者唯心再不就是科學與宗教的偏色鏡去認識世界,所以當無數的學說與意識形態通過教育、宣傳、學習等方式象萬馬奔騰一樣從我們大腦裡踏過之後,便把一些支離破碎的認識與觀念留下來了。

各種學說與科技帶來的千奇百怪的觀念分歧與紛彩繽呈的認識結果都是由觀察與認識出發點決定的,當認識者的基點偏向唯物或者偏向唯心的時候其最終的結果已經註定了。

現代的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方式是分割和拆解,就是通常說的還原論。人們喜歡把事物分拆了去認識它。科技工作者對一個領域認識越深入,往往認識的領域就越小。拿醫生來說,初級社區醫生什麼病都知道一些,甚至看病也不分內、外科,更大一些專業醫院的醫生就要開始分科了,更高級職稱的醫生所擅長的專業就更細了,往上到了知名專家醫生那裡診病的科目就分得更窄了,有的甚至只看單一的病種了。

一些西方學者也認為:現代科學是對越來越少的東西知道得越來越多。實證科學在專業越分越細的同時,其擅長的專業知識面也越來越窄,越來越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越來越難以從整體上去認識廬山真面目了。

已經沒落和被主動拋棄了的古代中國科技倡導的是整體宇宙觀。古人習慣從整體上去認識宇宙與人生,這就是不同的認識方式造成科技發展的不同。

當今無論是依靠科技還是世俗化了的宗教都無法構建出整體合一的宇宙觀的。人類各個領域裡充滿了經年不息的紛爭和矛盾,人都堅信自己的觀念和看法才是正確的。

今天由於物質科學和唯物論一家獨大的局面使人們往往輕視精神領域,這種輕視精神領域的觀念也衝擊了以修心為主的修煉領域。人們都注重自己看了多少遍經書,做過多少神聖或者善良的事情,曾經引導過多少人向道求佛,人們很容易地就偏好外在的外顯的行為,至於自己苦修了那麼多年有沒有放下七情六慾啊?有沒有修出大慈悲心啊?自己目前的內心境界到底是一個什麼的局面啊?人們很容易找理由去繞過這些尖銳的問題而不是真正的全力以赴地向內修。人們都願意向外去忙碌而不容易向內精進。

重新認識物質,重新建立一種整體合一的對宇宙萬物的純正認識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是只重視物質呢?還是只重視精神?或者是物質與精神統一的整體認識方法將對人的行為與思想甚至是科技與社會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如果想要破除僵化的唯物論,就應該重新去認識物質,物質真實的存在狀況並不象肉眼看到的那麼實在。科學唯物論自己也不敢宣稱現階段對物質的認識是絕對正確和不容置疑的。

物質的最終是什麼呢?到目前為止科學並沒有告訴我們物質的最終是什麼,科學只是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帶給了我們一個不斷在變化發展的物質觀。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