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叢談:以一馭萬,左右逢源

莊敬


【正見網2016年04月24日】

明代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名叫邱浚,十分好學,無書不讀,記憶力驚人。但他有食而不化、思維能力差、不能連綴而形成系統的弱點;另一個人,名叫劉健,善於思維,學力卻又不足,作起文章來,喜歡空發議論。這天,他們兩人恰巧相逢。劉健先取笑邱浚說:“你有一屋散錢,卻少一根索子!”邱浚也回譏劉健道:“你有一屋索子,卻少散錢!”

原來,我國古代的錢幣,中間有一個孔眼,為的是讓人們用索子(一種絲繩)能夠把一個個零散的錢幣,串起來,便於攜帶和保存。劉健和邱浚,兩人互相諷刺,都正好打中了對方的弱點。後來,邱浚刻苦學習文論經典,提高認識能力,加強思維訓練,獲得了“索子”,終成學者。而劉健因未努力克服弱點,便遜邱浚一籌。(事據《明詩紀事》)。

一個人要想在文藝創作方面有所成就,“索子”和“散錢”,都是不可少的,“索子”就是作品的線索,“散錢”就是具體生動的材料和優美生動的語言。文章有了一根恰當的線索,才能把一件件生動的材料,一句句優美的語言,組織起來,使眾多的零件,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從而組成和諧統一的完整篇章,而不致於任意堆砌,駁雜不純,紛亂無序。

袁枚說過:“穿貫無繩,散錢委地。開千枝花,一本所系。”繩與錢的這種關係,充分說明了線索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什麼叫線索?線索是組織材料的思路和依據,它對文章的材料,起著重要的貫穿和粘結作用,是結構文章的藝術手段。劉熙載《文概》說: “惟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所施。”有了線索,恰如攬韁在手,縱駿馬風蹄,而馳騁萬裡自如。因此,一個作者,在收集占有了大量材料之後,就必須殫精竭思,運用大力,找到拘攏材料的一條線索。

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呢?許多優秀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如下的經驗:

一是以某個典型的事物為線索,來組織全文的材料,這事物可以是竹子,有人據此寫出了《雲山翠竹》的佳篇;也可以是桔子皮,有人據此寫成了《小桔燈》。就連“聲音”也能夠作為線索,有人就據此寫成了《講師之聲》的文章,作者以某講師 “說話的聲音大”為線索,來反映大學老師住房條件差的現象。這篇文章,由於角度新穎,線索別致,就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二是以人物為線索。有的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線索,反映社會的生活變化,把十分豐富、複雜的生活材料,有條有理地組織起來,反映出一個深刻的主題。

三是以一句特殊的話語,為線索。如小說《落果》,就是以“落果吧"這句話語,作為線索,對一位老工人的作風及其離休後對全廠的影響,作了深刻的描述,使人讀後,留下清晰的印象。

四是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例如《我的一天》,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記敘了作者本人的生活和工作情景,反映了這位青年謙恭勤奮的崇高品質。許多遊記、參觀訪問之類的作品,則大都是以空間為線索來安排材料的。

此外,尚有以一首詩詞為線索的,也有以思想感情為線索的,如郁達夫的《書塾與學堂》,以作者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感情為線索,反映了他從私塾到新興學堂的讀書經歷。

線索是多種多樣的,寫作時,在於作者根據需要,靈活選用。

線索有單線與複線之分。短篇作品多用單線,中長篇作品則多為複線,複線又有主線與副線,或明線與暗線之別。

為了使您的作品,文脈連貫,完整統一,請在創作伊始,選擇一條確切的線索,以便於:以一馭萬,控縱靈便;吐納風雲,左右逢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