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貧窮、饑荒與科學

李予群


【正見網2002年04月22日】

四月五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質疑科學的發展到底造福了多少人,作者是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Ismail Serageldin。文章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的時代,科學把人類推到一個新世界,一個既極端危險又「充滿希望」的世界,現在人類處在一個極端矛盾的時代,一個充滿令人眼花繚亂的科學成就,又同時充滿暴力、摩擦、不穩定和惡貧的時代。

文章說,計算機的數字語言充斥在人類的語言、音樂、圖像和數據中,輕輕點一下滑鼠的按鈕,幾十億美金便從地球的一個地方移到了另一個地方,儘管科學給人類帶來了一些便利,但是今天全世界仍然有12億人仍生存在每天少用一美元的生活水平上,10億人喝不到乾淨的飲用水,20億人無法獲得適當的衛生保障,13億人生活在空氣污染指數高於標準的地區,7億人(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仍然在使用煤爐,相當於每天吸三包香菸,每一天有4萬人死於與飢餓相關的疾病。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也日益惡化,土壤在不斷受到腐蝕,飲用水資源的缺乏和減少,森林在逐漸的消失中,沙漠一天天的向綠地侵蝕,氣候反覆無常,物種在驟減。科學發展最迅速的這幾十年來,威脅人類生存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文章作者認為發達的科學帶來了貧富的巨大懸殊,現在全世界前20%的富裕階層消費著全世界85%的收入,餘下的80%的階層則消費剩下了15%的物質,在最底層的20%的民眾的收入僅占全世界總收入的1.3%, 這些貧富差距仍然在擴大, 在上一代人的時代, 最富裕的20%的階層的收入是最貧窮的階層的3倍,現在這個差距是70倍,現在世界上最富有的三個人的收入比全世界47個最貧窮的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還多,而世界上最富有的15人的收入之和比非洲各國擁有3.5億國民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還多。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貧富差距趨勢無法控制。越富裕的國家,科學越發達,有足夠的資金去開發新技術,新產業,這些投入帶來更多的國民收入,而貧窮的國家連飢餓都克服不了,更不用說去發展科學了,導致的結果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富裕的人將揮霍世界上更多的資源,而窮困者則面臨的是更多的餓死者。以電話線為例,在富裕的國家,每一千個人中有567條電話線,而在貧窮國家只有37條電話線,在2000年,在在富裕的國家,每一萬個人中有1800台計算機,而貧窮國家,只有一台。1980年,貧窮國家、中等國家和富裕國家兒童入學率分別為4%,11%和34%,到1996年,這個比例為5%,15%和58%,可見教育改善主要在富裕國家,而教育普及程度的差異將使得貧富差異更懸殊。

在科學界,收入高的富裕國家壟斷科技產品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不僅科學成果頻頻申請專利保護,就是產品生產過程和中間產品都申請專利,這使得科學發展的成果只能服務於少數人,即富裕的人,而窮人、窮國則只能望洋興嘆。

文章評論說;「極端分化的世界不能持續下去,人類不應該生存在少數人極端富裕,而多數人貧窮的狀態下」,地球上的資源足夠維持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但是仍然有8億人卻在挨餓,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啊。

面對人類社會的許多問題,很多人寄希望於科學再發達一些,發展再快一些,把科學視為救世主,科學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從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都在科學能夠控制的範圍之外,在水稻基因被完全測序的今天,還有8億地球上的生命在忍飢挨餓。有多少人會在酒足飯飽的時候會想到去幫助這些挨餓的人?有多少人在盡情揮霍消費的時候會想一想地球資源的日益缺乏?有多少人會去擔憂空氣、水和土壤的污染和腐蝕?科學再發達,可以改變敗壞的人心嗎?科學發展再快,可以讓有錢人少消費一些嗎?科學發展再快,可以終止暴虐的政客迫害人民、荼毒生靈嗎?如果人類被無止境的地獲取利益的慾望控制下,發展再快的科學就像杯水車薪一樣,維持不了人類生存的空間。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比科學更有效的維持人類生存的空間?有,這就是回歸的人心,作為人應該有的善良、勤儉、忠義、守禮等等所有高尚的品德,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人的道德回歸社會、回歸人類,每一個人都真實地做到了這些,什麼環境的污染、貧富懸殊、人為地破壞、暴力、戰爭、恐怖,不就在道德面前迎刃而解了?人的道德回升了,人的生存環境也自然會好轉。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036


( WORD文件 | PDF文件 )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