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中國傳統醫學突破醫療瓶頸

胡乃文(台灣)


【正見網2002年05月16日】

醫療的目的就是讓人遠離病苦,不再生病。但是,老人們常說,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生病?也就是說,生病是常態,不生病才是奇蹟。

要讓人不生病,從中國傳統醫學找答案也許比現在蒙著頭越來越自動化、越來越機械化的方式要更有希望些。

現代醫學的瓶頸有哪些呢?血壓只能被控制、血糖只能被控制,感冒連被控制的可能性都沒有,愛滋病也是,腫瘤除了開刀手術之外也沒有任何辦法了。神經的病變,除了機械式的損傷外,根本不知何時、何因而發,內分泌、精神疾病都不是量子醫學或量子生物學能解決得了的。遺傳學及基因工程學發展得再快,也是治絲益芬!到最後把病治療好這個部份變得不重要了,檢查出生病的病理反而成為主,這成了主客易位了。君不見儀器愈來愈先進,統計數字愈來愈精細,病人卻愈來愈多?

其實,人之所以得病是因為人有生生世世所積下的業力。人的道德敗壞、行為偏離了人的道德規範就容易造下業力。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有「聖人所以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屙沒齒終無悔心。」明白指出醫師要救的就是人的行為有過而得病的人,但是人卻非常固執地在自己認識的框框中,就是終年抱病也不肯改變他不正確的思想觀念而讓道德昇華上來。《內經.湯液醪醴論》有云:「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人的思想與行為偏離了道德,就開始有邪氣的侵襲了,就得病了。

現在的病也非常難治,為甚麼那麼難治呢?《內經.湯液醪醴論》已敘述了道德衰敗是生病的原因。李洪志先生的《轉法輪》更給了我們很明確的答案,「也有的氣功師講:醫院治不了病,醫院現在治療效果如何如何。咱們怎麼說呢?當然它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我看還是人類道德水準的低下,造成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病,醫院治不了,吃藥也不好使,假藥也多,都是人為的社會敗壞到這個程度。每個人也別怨別人,人人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人人修煉都會遇到苦難。」(《轉法輪》第七講)「醫院還是能治病的,只不過它的治療手段是常人那個層次的,而那個病卻是超常的,有些病是相當大的。所以醫院講有病要早治嘛,大了他就治不了,藥量大了人也要中毒的。現在的醫療水平和我們的科技水平是一樣的,都處在常人這一層次中,所以它就是這樣一個療效。有一個問題要說清,一般的氣功治病和醫院治病,就是把造成有病的根本原因的難往後推移了,推到後半生或以後去了,業力根本沒有動。」(《轉法輪》第七講)

近代的醫療體系就是,誰的醫院儀器先進,誰的醫院就是比較高檔的,就是比較好的。本來沒有什麼病的,因為廣告說,人有病要早些發現,早些治療,因此總上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要是有病嘛,就嚇得半死,要不就是硬要追根究底地非查出病的根源不可,要不就是做個鴕鳥,把頭藏在沙堆裡不敢面對現實。愈查愈害怕,尤其「現代病」都還沒發展出那種治病的藥物來呢。要是檢查結果說是沒病的話,一些人就對親朋說,「這家醫院不好,根本就不夠先進,查不出病來」,好像非得找出他有病不可才算是好醫院、好醫師,沒查出個所以然來,連醫師都不肯放過。查出來病了,又沒有藥醫,哭著喊著不行。

中國古代的病人沒有那麼先進的的檢查設備怎麼辦?找醫師把個脈,看看問問,開個處方,如果問是什麼病?就說一些病人聽不懂的名詞,例如什麼「血風」啦、「胃火」啦、「肝陽亢」啦、「陰虛火熱」啦……等等,照方拿藥,也許發個汗,也許瀉個肚子,病就好了,哪有追根究底的事?

其實治病就是這樣,看誰的效果好嘛!中國古代的科學實在是很發達的,師父教徒弟看看氣色,聽聽聲音,問幾個關鍵的問題,例如出汗、頭痛、身痛、發熱、口乾、口苦……等,在何時發、何地發、或做了什麼事情後發生……等,就可以分辨出病情的虛實寒熱了,再把個脈,把臟腑經絡的資訊探討一下,就可以開方拿藥或解衣寬帶做針灸、按摩、或推拿處理了。現代呢?有的時候看似很富麗堂皇的各種現代化儀器,什麼CT、MRI、B超,醫生的邏輯沒有思考到那裡去,用儀器也沒辦法看出病來,就沒輒啦。有的病一拖好幾天,什麼病也沒查出來,不折騰人嗎?舉個例子,有個病人的小孩昏迷、發高燒,到某大教學醫院,就檢查不出病來,無名高燒嘛,只好用腦斷層檢驗,3天沒檢查出來,仍然昏迷高燒,換一家大醫院,一模一樣地檢查,又用了3天,仍然相同地昏迷高燒。《轉法輪》第七講「醫院治病與氣功治病」一節中舉了個拔牙的例子,用精密的儀器拔牙好像是很科學了,很有效率了,可中國民間的簡單方法,可以用火柴棒一撥拉就下來了,看誰的效果好嘛。

中醫不但能看出人生病的陰陽、虛實、寒熱來,病屬於什麼臟腑的、什麼經絡的,依照所診斷出來的理,擬定一個處方開出對治的藥物來,或者會用針灸的醫師,只要分辨出病的經絡來,就可以依據五行相生相剋方式,而開出針灸處方便能夠治好病了。這不是更高過於現代儀器了嗎?

因為中醫與針灸都是直接以人體做實驗的,不是用動物實驗後再以人體實驗的,他直接根據人體而得來的資訊,當然就直接使用在人體就可以了。

中醫又屬於道家學術系統的一環,講究「天人合一」的,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其它生物機體也都一樣。人體一切氣血循環流動等,都有與大宇宙互相聯繫的管道,所以只要把人氣與天氣順接起來就可以不生病,所以借諸天然動、植物等的宇宙特性來調整人的氣,用針灸的方式,把人的氣與宇宙的氣相接,病痛就消除了。因此,有的藥物在服用法上就需要注意時空的配合,例如:「十棗湯」要平旦(早晨,太陽與我們平視時的眼睛高度,也就是大約五點鐘左右)服,「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補腎的藥物,就要在空腹的時候服用。甚至還要注意藥物的煎煮法,例如:葛根湯、麻黃湯裡面的麻黃要先煎,除去上面的沫,再入余藥煎,而葛根也是先煎的。鉤藤後入,薄荷、荊芥等也要後下。針灸醫術的發展中就有「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各種與時間有關的治療方法。這些針灸方法都與時辰的干支有關係,其實就是時辰的陰陽特性與五行有密切關係。有些病某天可以治,有些日子卻不能治,例如針灸處方有:「甲不治頭,乙不治喉,丙不治肩,丁不治心,戊己日不治腹,庚不治腰,辛不治膝,壬不治脛,癸不治足。」的說法。

有的藥物要取其質,有的要取其氣,都很講究的。有的藥物不能用煎煮法,卻一定要研成細末吞服,例如元胡索就是。製藥的劑型也是重要問題:膏、丸、丹、散、湯、液、醪、醴等各有各的作用,就是丸劑又有做成蜜丸的、有做成飯糰搗作丸的、有做成水丸的、有做成面裹丸的……,中醫學上有「湯者湯也,丸者緩也,散者散也……」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湯劑有湯滌的作用,用丸劑就有緩慢作用的目的……。現代醫學也認識到這一點,也發展出「腸衣錠」、「胃衣錠」等劑型,是為了讓藥物在腸道或胃裡面的崩解,達到最理想的吸收效果。

現代醫療體系已經出現了許多突破不了的瓶頸,雖然在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有許多研究機構、實驗室都在發展研究中醫、中藥,理論性的、實際應用性的,好像很有成就,很多的新藥也被發展應用了。針灸麻醉技術開花結果了,可以幫助外科手術了。(針灸本身就可以醫病的,卻被用來輔助麻醉做外科手術!)可真的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了嗎?

中醫有自己已經成形了的、很高、很登峰造極的理論和治病方法,他是更高層次的醫療體系,中醫古時從來沒有什麼是細菌、病毒的想法,他只是用風、火、熱……的概念來形容這個病的起因,結果就能把流行性感冒--古時叫「傷寒」、「溫病」、「熱病」……-治好,還不需要一週就好了。現代人因為檢查儀器的進步,什麼病都能追查到似乎是本源了,可就不能有效地治療,更別提預防了。例如曾經在台灣肆虐的「腸病毒」,查是查出來了病,可就是沒有一點辦法對治。找中醫看,同樣的病,只要確定它是胃火,就清胃火,確定了是肝火,就瀉肝火,確定什麼火,就清什麼火,藥到病除。我自己就遇到多起這類病情,它發病的部位都是千變萬化的,有的人聽神經受傷,連走路都不平衡了,最後聽力也沒了;有的人顏面神經受傷了、有的人目瞼生皰疹、有的人耳朵生皰疹、也有的皰疹生在口腔裡、手指上,西醫看到都頭大了的問題,中醫只是一個「火」就把病因交代了。再用一些清不同經絡臟腑之火的藥物,就幾天能治癒了,看哪個的效果好?

說中醫沒有統計資料?不錯,統計學是探討科學的工具之一,但是每種病對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發展的,沒有一個統一不變的大族群樣本,要等我們都用統計方法治了,病人都已經不知被荼毒了多少時日,還把病拖延壞了。

科學的發展,都是希望化繁為簡,用簡單的模式可以解釋千變萬化的一切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現象。中西都是這樣的。西方科學發現任何物質的基礎是微小的粒子,就是原子,它是物質的基本成份,而原子又是由電子、質子、中子等成份構成,用這個模式可以解釋不少的物質現象,以後又在這個基礎上發現更微觀、更小的微粒,但對於物質現象的解釋卻仍停留在表象上,也許在物理、化學等有興趣的問題上有所成就,可離應用於人體之治病還遠去了,難以更向前跨一步。中國古科學的物質基礎就只是陰陽、五行,用來解釋日月、星辰可以,用來解釋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講得通,在醫學上也是一樣。五行與五色之關係、五行與五味之關係、五行與五臟之關係、五行與五液、五聲……等之關係,其實就是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都已說明清楚。既然如此,現代醫療體系如果能重新認識一下,把原來科學知識的框框拿掉,根本上改變了科學思維的觀念,說不定立刻有一個新的科學認知,及新的醫療觀念的飛躍。

中醫的概念:例如中醫觀測病情的方法,就只是從陰陽、五行的概念著手,用最簡化的方式,像五臟有五行屬性(肝為陰木、心為陰火、脾為陰土、肺為陰金、腎為陰水),五腑也有五行屬性(膽為陰木、小腸為陰火、胃為陰土、大腸為陰金、膀胱為陰水),五味、五色、五脈,紀年、月、日用的天干、地支也有它自己的五行屬性,季節、時辰、每日、每月、每年都有它的五行屬性。不但如此,它們也都有陰陽的屬性,這是因為它們與整個大宇宙有相關聯之處,那麼藥物的五色、五味就與我們身體的臟腑形成了一定的聯繫。中醫的診病與治病都簡約到,把醫學上的所有事物都從這個方向去思考。其實,大道至簡至易,不是說複雜就叫做好、叫做進步。因此,針灸處方、藥物處方就有一定之效果,拉住了一條相同的管道,大宇宙的氣與身體這個小宇宙的氣息相通了,病也就淡化了。如果現代的醫療可以在這個方面稍作調整,雖然是一種不容易的事,但有開始,未來總能看到開花結果的。

中醫在用藥方面也非常注重,他採藥、合藥都是很講究的,舉凡季節、時辰有都認為會關係到藥物的效能,例如有些藥在夏至采,有的藥在五月五、六月六或七月七採收(如冂俗草),並且採藥、製藥也注重人選,不同的人採到的藥物效果也不同,例如人參的採收,傳說都有某些特定的人在山林裡看到小孩跑動,用紅絲線綁住,第二天再採收的講法,其實就是看到了另外空間的人參的樣子了。現在臨床上使用的人參都是培養出來的,沒有這種講究了之後,人參的效用也減了許多。其實,這個特定的采參人,就是個開了天目的人,要有一定的道德水準的人,要沒有高水準德性的,天目不可能開到能看到另外空間小孩跑動的。

中醫在診病之時,亟需要詳細地觀察,也注重心理的調治。他注重「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尤其對於望診的優先次序,更有「望而知之謂之神」的說法。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觀察病人偽病的方法,病人躺臥之時,向著牆壁,當醫生到達了也沒有盼望、也沒有害怕的狀況,跟他講話的時候還會打呵欠,這就是偽病,處方就說可以用針數百針,艾灸數十處,把病人嚇得不敢裝病,詳細的診斷與心理的治療一併做了。

中醫在診治當中,也很注重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互動,《黃帝內經.湯液醪醴論》有一段:對於生病為甚麼不好治?為甚麼「形弊血盡而功不立」?答案是因為「神不使」。那麼什麼是「神不使」呢?因為針灸與砭石就是「道」的體現,如果「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而現在呢,就因為多數人都「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以致於「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精壞神去」所以「營衛不可復收」病就難治了。在替人針灸治療時,注重「本神朝」,意思就是病人與醫師都聚精會神,才能達到效果,所以說「本神不朝而勿治」。

中醫不只是用來治病的,它的內涵也包括了養生。《黃帝內經》基本上就是一本談醫病、養生、與修煉的書。可是這三者又都是不能分的,因為講修煉,帶著一個病懨懨的身體,根本不能修煉,一個人的病被治好了,但是常生病那也不行,所以講究養生。以下就是《黃帝內經》有關生病、養生、修煉的看法:

1.避免生病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有教人們要知天命,可以活到、享受到人的天年:最早期的人類對於懂得道法的人,都知道要讓自己同化於陰陽,要知道自己的天命是有定數的,所以吃住都有一定的節制,並且不會勉強過度地勞動,因此,他們的形體與神氣都不失道法,所以都能達到最終的壽算,活到百歲的天年才離世。(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根據報導,現代人有想用改變基因的方法讓人長壽的計劃,運用臍帶血的什麼幹細胞培養什麼器官的,將來好在生病時用來代換人的原有器官,可最後所有器官都是外來的了,這不等於是機械人了嗎?

2. 養生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也教人們為了避免生病,就要謹慎風寒,要淡泊名利等慾望,也不會有情的執著,又要適度地勞動而不要過度了,這樣就可享天年,而且雖然年紀大了,動作仍然俐落。(「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違也。」)

3. 修煉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古時候有「真人」、「至人」、「聖人」以及「賢人」,基本上都是修煉的人,也就是修道的人,他們都懂得養生,並且知道除了形體的保養之外,也有一些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要改變,例如淡泊人間的慾望、執著。「真人」就是能掌握、能把握天地陰陽定數的人;「至人」就是能和於、能同化於陰陽定數的人;「聖人」能同於天地人間之理的人,也就是好人中的好人,能保養精氣神的人;「賢人」則是能合同天地人間道的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要保養?還得同化於季節的變化,不同的季節要有不同的心情,勞動與休息也配合當季的天時變化。《四氣調神大論》認為:「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假如不能照著做,就會傷到臟腑之氣,而下一個季節就又會有其他的病變發生。(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從觀測病情,治療病情到預防病情,中醫的方法都是簡約至極的,只要「和於陰陽」、「順化五行」就可達到目的。尤其是對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觀察研究,更是非常簡約樸素的,但又極有效率、又可應用於人的,例如神農嘗百草,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官嘗草本植物的酸苦……等五味,即知它能入人之何藏、何腑、何經絡,至少不必花費大筆鈔票,使用大量的人力去發展儀器。可是這類用身體感官嘗識的方法,又如何能落實應用在人體?不發展人體科學,不修煉出同化宇宙的特性,身體對於與宇宙特性有相關聯的物質特性之敏感程度,大概是難以落實的。古時候的許多大醫學家,都是有特異的技能的,用現代化語言說就是「特異功能」。例如扁鵲看齊桓公的病,知道齊桓公的病程發展;張仲景看王粲的病,知道王粲大約40歲時會有大難,發眉墮落之後,血脈受損……;華佗看曹操的腦風,知道他腦中長有瘤子,要開刀做手術;葛洪治療犬咬傷,用犬腦塗抹傷口能解毒,與千年後的巴思德治法相似,而且也合於現代醫學所云之免疫療法;古時的大醫學家如何能得獲這種超常的「特異功能」?答案是唯有一味地修煉。李洪志先生在《法輪佛法(精進要旨)》「證實」一文中說,「那麼在佛法中開智的專家學者將來會很多,他們將成為新人類在各方面學問的開拓者。可是佛法不是為了叫你成為開拓者而給你的智慧,因為你是個修煉者才得到的,也就是說你首先是修煉者而後是專家。」這就是非常好的答案啦。

另外,養生啦、修煉啦、保養啦,都是讓人不生病而且能享天年之法。中國醫學的先輩們早就替我們提供了實踐的途徑。慾望、執著去除得愈多,就愈能達到。《轉法輪》提出的同化宇宙特性「真、善、忍」,就是要我們能與天地宇宙完全同化,當然這就達到了突破養生,也突破了醫療的限制了。


( WORD文件 | PDF文件 )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