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中關於白日飛升的記載(二):王妙想

劉新宇


【正見網2002年09月04日】

「白日飛升」是圓滿形式中的一種。飛升時有乘鶴、乘龍、乘仙車等多種方式其美妙和殊勝難以言表。這裡收集的是《太平廣記》中關於王妙想白日飛升的記載:

(二)王妙想

王妙想是蒼梧女道士。不吃五穀,駕馭氣息,住在黃庭觀旁的水邊。她精誠朝拜,想念丹府,因此感通。每到月初一,常有奇異的光影雲物和重嶂幽谷出現,人很少到那樣的地方,妙想也不曾把她見到的情景告訴別人。如此一年多,有一個月初一的那天,忽然有音樂在遙遠的半空中,虛幻輕漫而不下,時間稍長就散去了。

又過了一年多,忽然靈香濃郁而又強烈,祥雲彌滿庭院,天樂的聲音震動山林深谷,光照壇殿,象十個太陽那麼明亮,空中呈現金碧的顏色,令人眼花繚亂不敢看。不一會兒,千乘萬騎從懸空下來,都騎著麒麟、鳳凰以及龍鶴、天馬。儀仗隊和護衛的有幾千人,人都一丈多高,拿著戈戟兵杖,飄揚著旗幡傘蓋。過了很久,才有鶴蓋鳳車引導著九龍輦車,下降到壇前。有一個人穿著羽衣,戴著寶冠,佩著劍,拖著鞋,升殿坐下。他的身上赫然有五色光芒,簇擁隨從的群仙也有幾百人,妙想就去拜見。

大仙對妙想說:

「我就是舜帝。從前因理國勞倦,在這座山養生修道,總想誘導教化後進之人,使世人知道沒有不可教化的人。而且大道在於內,不在於外;道在自身,不在他人。真人所說的修之於身,他的道德就是具備了,這指的是修道在於自己,證仙成真不是他人所能辦到的。我看了地司的奏章,你在此山三十多年,始終如一,守德不邪,心想貞神,遵承道戒,你也心誠到極點了。如果不能證仙成真,這就是天道棄人了。真人說,常做善事,救助萬物,便沒有棄物。天道周全普遍地布下恩惠,是考慮到每個事物都想使它成就,每個人都想把他度引。只是世人福果單微,道氣浮淺,不能精專於道。

既有修行,又不勤奮持久,而自己心中已倦怠,這是人自己棄道,不是道棄人啊。你精誠一至,百生千生都不變,鑒於你的精誠,不息不退,很值得珍惜。

世俗中浮詐迷妄的人多,譏笑謙和的人,把他當作怯懦;輕視退身之道,把它當作迂劣,是因為被俗念所迷卻不知道啊。玄聖的心意,將宴恢復淳樸,尊崇玄道,斥逐邪惡。邪惡除去以後,至道自然顯現;淳樸確立以後,浮薄紛爭的風氣自退。這樣天下混然一體趨奔歸於大順,這就是玄聖的最大願望。可惜世俗膚淺偽詐,人們趨奔奢侈和虛偽,帝王不能安心治國,就會萬緒交馳;道化不能順利施行,就會百家紛爭。所以說這是人們自迷。我因為你修學道術,辛勤誠懇,暫來察看。你的仙骨早就具備了,還遲疑什麼呢?你一定能得道啊。

世人求道之心若有若無,繫念存想在心的,百萬人當中沒有一人能勤修長久的。天上真仙憐憫俗人,常在人間隱影化形,隨處使人開化覺悟,而千萬人當中沒有一個可教的人。古來有句話說:『修道如初,得道有餘。』多數人是起始勤懇,中途怠惰,前功盡棄了。

我為你指點它,能不勉力修行嗎?我等待你能駕影策空,然後反過來研究它的本末。」

於是命侍臣把《道德》二經以及駐景靈丸傳給妙想而去。此後一年或三五年,舜帝就降臨黃庭觀一次。十年後,妙想白日升天。這座山因為是舜修道的地方,所以叫作道州營道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