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科學與心靈奧秘

2009年「未來科學與文化」講座徵文
黃千峰

【正見新聞網2009年10月16日】

“我是誰?”“思維的主體又是什麼?”,這難倒了千千萬萬智者的天問,儼然是西方科學的發展中,最引人爭議、又最令人嚮往的課題。意識、心智、大腦與心靈的關係,在人類知識殿堂裡懸盼了無數個世紀,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渴望征服的科學家們前仆後繼。

遠 從鴻蒙初開,人類對自我的探問,從來就不亞於對天地自然的上下求索。哲學、宗教,乃至近代的西方科學,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疑惑能有個滿意的解答。1990 年,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正式升空,無垠的宇宙,似乎終於能得窺一二。不過在另一方面,或許生命的複雜性,就註定了想要完全理解自身運作的機制,正如同水中的 魚兒想從水面上看清自己般,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心靈與心智活動的產生,也就成了這個世界最艱鉅又最引人入勝的難題。

古老的心物二元論 V.S. 最新的影像發展

在這個古老的哲學思考中,最關鍵的或許就是“心、物”二元的爭辯了。笛卡爾提出了心靈和物質的分野,讓科學專於研究物質層面,將精神領域劃分了出去。而這也造就了後期唯物主義的時代。

在 唯物論觀點裡認為,所有的自然現象,包括意識在內,都能用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來解釋。也就是任何大腦與神經的活動,都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細胞膜上的離子進出 以及電訊號的傳遞罷了。身體機械性的接收來自外界的刺激之後,再通過類似電腦“零與一”的儲存和讀取,最後以電路的傳導方式到達神經末梢,支配著骨與肉的 運動。對他們來講,意識的形成,僅僅不過是由細胞與電訊號從最低層堆疊而成的偶然,情緒與認知也能透過一連串的化學或電刺激等方式來加以重現。

不 過另一方面,對心理學以及精神醫學來說,則是希望從精神、意識與心智所展現出的大腦高層次功能(higher level cortical function)來探討問題與解釋人的行為。科學家更提出心靈可以改變大腦,意志力能以某種形式改變基礎的生理訊號。並認為“腦”是一個有機體,可以改 變它自己的結構和功能,透過學習可以提升腦的能力。而自主專注的心靈力量,亦從更高處改變著腦的生理狀態。

在二十世紀末期,科學家提出了所 謂“大腦十年”的計劃,提供前所未有的經費進行研究,在神經解剖、生理學、心理學乃至電腦科學等等諸多跨領域專業的結合之下,配合最新影像學的發展,以及 “功能性神經造影”(Functional Neuroimaging)技術的引進,包括最新的腦部掃描技術如核磁共振MRI、正子斷層掃描PET等,讓神經科學又往前推進了一步,發展出諸如認知取 向的“神經心理學”等新領域,讓神經醫學家更進一步了解人的行為、思想、情緒在腦部所產生影像學的變化,不論是下令舉起食指、默讀、臉孔辨識、乃至產生過 去經驗的心理意象、心理構思等等,都可以找出在大腦負責每一項活動的部位。同時也歸納出許多精神疾病並非單一的屬於心理治療的層面,而是大腦的解剖與生理 的異常導致生病的結果。

目前可以說最新的大腦影像技術發展,終於將大腦基礎的神經路徑與生化反應和思考與認知的心靈層面做出具象化的結合。雖然目前精神與物質的相互關係仍有待科學研究,不過心、物兩者同時存在的現象與有機的互動結合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在此不得不回到一個古老的物理問題:“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

科學家透過實驗,最後證明了波與粒子兩者的特性同時存在,也被稱為“波粒二象性”─光同時具有能量和物質兩者的特性;更有科學家認為物質是由能量所堆疊而成的形式。換言之,在宇宙中,能量與物質兩者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同樣的道理,在人們思考時,心智所發出的腦波既是一種意識精神的能量,但又同時具有物質形式,那麼是不是表示精神與物質事實上是同一性的呢?

長時間以來,人類大腦與心靈的運作模式一直都被視為神秘的禁地。過去在科學界誰要談論意識與心靈等等非物質的領域,往往就會被貼上反科學的標籤。不過,新興的觀念與研究風潮卻正是將精神與物質的領域進行結合與探索。

綜 觀目前的新技術,讓我們可以了解大腦的某個部位在從事某種活動時,會出現新陳代謝的活躍,進而幫助弄清大腦的功能。不過衍生的問題是,這些都只是現象的描 述,那麼這許多大腦神經活動所描繪出的詳盡功能圖究竟有什麼意涵?這些現象背後的連結與高層次的心智整合關鍵究竟又是什麼呢?

靈魂與元神的研究

對個體來說,神經活動從細胞生理層面乃至大腦不同區域的片段功能,這些零星斷裂的訊息要結合產生出完整的認知與智慧,實在是不易令人接受。許多學派還是秉持存在所謂的主意識,或稱為“靈魂”的說法,認為個體本身就具有完整的精神思維,而又同時與物質大腦發生著互動。

現 今多數關於意識的研究都集中在大腦的功能方面。如果一種現象難以用單純的腦功能來解答,通常就歸為超常現象,如預感、直覺、靈感、似曾相似的經驗或“瀕死 經歷”等等。不過從本質上說,符合物理機械觀的大腦邏輯智慧,仍然無法解釋許多非邏輯現象,也同樣無法完滿解釋人類活動本身。比如說,人類科學重大突破的 關鍵點,大多是直覺性的。像是愛因斯坦對於光速恆定的表述,並不是計算或者觀察出來的,而是依靠直覺的感悟。由此觀察角度,也間接印證不能將心靈活動視為 大腦片斷活動的集合,而要以心靈整體本身來理解。

在Resuscitation、The Lancet等醫學刊物上發表的關於“瀕死經歷”的臨床現象與統計,也展現了靈魂存在的另一證據。“瀕死經歷”的現象經常出現在心臟停止跳動後,又被搶救 過來的患者當中。這些患者描述在“死亡狀態”下看到光、隧道或其他的人、物等。其它的現象還包括有的人感到自己從身體脫離開,甚至可以漂在空中看到自己的 身體和周圍的醫生等等。

大腦的健康 V.S. 心靈層次的昇華

既然精神層面能影響到生理與物質,那麼要如何從 心理層面來追求大腦的健康呢?學者認為:“精神”是腦的生理功能表現,如同腸胃的消化功能,當然需要保養,才能免於精神疾病的發生,同時追求快樂幸福的人 生。而快樂又可分三個不同層次:“愉快”是短暫的要順其自然,不過度追求,否則會上癮,例如菸、酒等嗜好;“快樂”是心裡的感受,可以常常設定目標讓自己 活在期待的“快樂”中;而“幸福”的體驗則是一種永恆的累積,屬於更高的精神層次,如宗教信仰。

西方科學以基礎物質的研究來認識精神的活動現象,而哲學與宗教提供了從精神層面來認識宇宙萬物的方式。那麼,既然精神和物質是一體兩面且相互影響,那麼從能量觀點來看,心靈境界的提升、精神能量的昇華,是不是就能改變大腦乃至身體的健康狀態呢?

在 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所發表關於打坐的隨機取樣研究,結果顯示在一週後迅速地提升注意力並有效地控管壓力、焦慮與疼痛。MRI 腦部影像分析的結果顯示,可以開啟腦部不同區域神經元間的連結,也突顯出“身體”與“心靈”的連結是實質提升腦力與改變生理反應的重要關鍵。而同時也在修 煉修行的人的腦部觀察到平穩健康的腦波與良好的身心狀態。同時也陸續不乏有學者投入原本被視為超自然的領域中進行研究,以神經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心靈與宗教 的體驗,例如天主教信徒禮拜上帝時大腦如何活動,修煉者冥想時腦部如何活動,等等。宗教與科學的對話,似乎正在展開。

道家歷來把人體視為一 個小宇宙,既然人是物質構成的又能有精神型態的意識存在,那麼這個大宇宙、這個遼闊的物質空間,是不是也可能具有我們想像不到的精神意識結構存在呢?會不 會有更高精神層次的生命存在呢?許多科學家們看到了這一點,體會宇宙生命的精細奧妙難以用物質的隨機組合運動來解釋。牛頓表示自己的發現不過是在理解上帝 的法則;愛因斯坦認為科學無法否定神的存在,最終走入了神學的研究領域。

其實古代的修煉文化中也有著這樣的智慧,蘊含天人合一的思想。以人體小宇宙的精神境界不斷昇華為目標,逐漸同化到大宇宙的精神境界、修身養性,隨著同化大宇宙的精神特性而轉化成更純淨,更永恆的能量,健康長壽便得以實現。

結語

“我 是誰?”“誰在思考?”或許每個人都問過這個問題。從詩人的天問、哲學家的我思故我在、科學家的實驗辯證,乃至宗教和修煉界的靈魂與元神之說,都體現出了 不同角度的深刻道理與內涵。而現今主流的西方科學文化,則是從早期的心物二元論,到當前神經科學與心理學以腦功能的顯像作為結合的發展,再朝向精神與物質 的統一和交互作用的理論與研究,人類對自我心智的探索似乎正穩步的向前邁進。不過,或許當我們看到的越多,越會驚嘆於生命與心智的不可思議而難以給出定 論,但也正是因為探索心靈與大腦科學是如此的瑰麗多彩,才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追隨者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