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頻現死亡江豚 現存數量比熊貓少

【正見新聞網2012年04月09日】

2012 年4月6日,在位於鄱陽湖九江市廬山區姑塘海關遺址附近的湖邊,發現一隻已死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這是近期來,在長江九江段和鄱陽湖水域發現的第三頭死亡的江豚,另外還發生兩起、共4頭江豚被困事件。近期長江鄱陽湖為何頻頻發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近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頻發

6 日上午,記者在鄱陽湖九江市廬山區姑塘海關遺址前的湖灘上,看到一具江豚的屍體橫躺在距離湖水十餘米的沙灘上。這是一頭成年江豚,長約1米,重約50公斤,雖然屍體已經高度腐爛,散發著陣陣惡臭,但江豚的眼睛、嘴巴、鰭等仍然清晰可辨,甚至可以辨認出這是一頭雄性江豚。漁政人員告訴記者,從江豚的腐爛程度看來,這頭江豚死亡時間至少在一個月以上。由於這個地方平時很少有人來,因此一直沒有發現。

這已經是近期長江九江段和鄱陽湖發現的第三起江豚死亡事件了。3月8日上午,在九江鋼廠第四碼頭附近的長江邊上,發現一頭重約20公斤的死亡江豚,頭部有明顯傷口,經漁政人員檢查,確定這頭江豚是被船舶螺旋槳擊中而死。去年11月24日,在鄱陽湖都昌縣印山水域,也發現了一頭體長約60厘米,重約40公斤的死亡江豚,這頭江豚身上沒有明顯傷痕,漁政人員推測,江豚可能是誤入湖區草洲後擱淺而死。

除了上述3頭死亡的江豚外,2月28日,一頭重約15公斤的小江豚被困在位於永修縣九合鄉淳湖村的河汊裡,由於這裡是修河與鄱陽湖的交匯處,水域裡到處布滿了漁民用來捕魚的“迷魂陣”漁網。經過緊急拆除附近水域的“迷魂陣”,被困江豚才獲救。3 月29日,在鄱陽湖支流樂安河南槳水域,發現3頭重約40公斤、生命垂危的擱淺江豚,經過專家全力救助,終於成功將3頭擱淺的江豚轉移到深水處。

江豚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

雖然近年來在該水域也曾發現過死亡的江豚,但是像近期這樣如此密集地連續出現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還從來沒有過。據中科院武漢水生物研究所有關專家及當地漁政部門工作人員介紹,2月28日和3月29日分別被困的4頭江豚,可能是由於前段時間雨水較多,鄱陽湖水位上漲,而江豚有順水追魚捕食的習性,因而進入了淺水區域。由於江豚視力很差,主要靠聲吶系統識別方向,當水位迅速下降或者被密集的漁網阻擋時,方向感發生錯亂,以致不能及時遊走而擱淺或者被困。

至於3頭死亡江豚的死因,專家告訴記者,3月8日在九江鋼廠碼頭附近水域發現的那頭江豚頭部有明顯的傷口,可以確定是被船舶螺旋槳擊中死亡,另外兩頭江豚由於沒有發現外傷,暫時無法確定其死因。雖然近期連續發生3起江豚死亡和兩起江豚被困事件,但因為近期長江鄱陽湖的生態狀況與前期相比,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突然變化,所以這或許都是偶然事件。

據介紹,酷捕濫撈、水上運輸、污染物排放、過度采砂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等,是導致江豚死亡的幾大“殺手”。酷捕濫撈導致長江魚類大幅減少,嚴重掠奪了江豚的食物資源;而“迷魂陣”、滾鉤、電魚機等有害漁具的大量使用,又讓許多豚類死於非命。此外,水上交通運輸產生的噪音對江豚聲吶系統影響很大,嚴重時會誤導它們撞船而亡或被螺旋槳打傷致死。

而最令專家焦灼不安的,是江豚賴以生存的水環境正不斷惡化,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長江鄱陽湖水質惡化嚴重,對豚類的生存壽命和繁育能力都會產生嚴重影響。近年來,江豚中毒致死的情況頻頻發生。同時,長江河道和通江湖泊的過度采砂也極大地破壞了江豚棲息地環境。

保護“水中大熊貓”迫在眉睫

保護江豚志願者前不久公布了“2011長江江豚死亡記錄”: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有20頭江豚死於非命!“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而事實上,江豚的數量已經比大熊貓還少了。從200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20頭左右的江豚死亡,這樣的死亡速度實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險了!”於江說。

去年5月,中科院武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在九江進行學術講座時曾經指出,鄱陽湖是江豚最重要的棲息地,在該處棲息的江豚數量在 300至500頭之間,占整個江豚數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隨著長江水生物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江豚數量每年以6.4%的速度減少。按照目前的種群參數計算,在未來36年,江豚將減少80%,達到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極危等級。

可見,保護江豚迫在眉睫,“江豚作為長江生命系統的旗艦物種和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生存狀況是評價長江生物多樣性程度、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我們必須認識到,如果長江鄱陽湖不能支撐江豚生存,恐怕在不遠的將來也很難支撐人類自身的生存!”研究員表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