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水下藏古城 重啟探勘

【正見新聞網2012年04月29日】

在碧波蕩漾的千島湖水下,竟然藏著兩座千年古城——獅城(原遂安縣城)和賀城(原淳安縣城)。這類似《盜墓筆記》中的情節,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4月27號起至5月1號,由中國的電視台主導的千島湖水下古城探秘大型直播活動將持續直播。據中國廣播網報導,此次水下探秘將採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和水下攝像機,以水下記者現場報導的形式,讓觀眾能身臨其境地探訪水下古城。同時,還有無人直升機參與空中航拍,湖上大型衛星轉播車參與直播,形成水下、水面、空間立體直播的布局。

許多人知道,獅城“沉入”千島湖底,緣起於1959年新安江水電站的興建。但很少有人知道,獅城建縣於漢,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遷至目前所在,從遷到目前地界算起距今已有1391年的歷史。2002年,央視《新聞30分》對水下古獅城作了“探秘水下古城”的連續報導,千島湖水下古城首次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1年1月7日,該古城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區。2011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發了一組水下古城的精美照片,再度引爆了各界對水底千年古城的關注熱情。

這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古城?

據《錢江晚報》報導,“獅城水下古城”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年代”一欄則註明為“明、清”。

其實,獅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遠。據載,遂安於公元208年(東漢末年)設縣,唐武德4年,遂安縣城遷至今所在地,因背依五獅山,故又稱獅城。

1959年,為了建造水利樞紐工程新安江水電站,浙江省原淳安縣、遂安縣兩縣合併為現在的淳安縣,29萬人離鄉移居,獅城、賀城兩座延續千年的古城,連同27個鄉鎮、1000多座村莊、30萬畝良田和數千間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

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當地人章先生,是這次水下直播的工作人員之一。他雖然沒能親眼目睹獅城的模樣,但在父輩們千百次的講述中,古獅城的樣貌已經在他心中有了逼真的輪廓——獅城水陸交通便利,有5個城門,各門之上都建有城樓,城垣四周還添設8座碉樓;城內多名勝古蹟,有明清時期古塔、牌坊及岳廟、城隍廟、忠烈橋、五獅書院等古建築,還有歷代古墓葬。

“1959年時,獅城北門城樓上還有一口元朝的古鐘,重3000斤。抗戰時期,老百姓還敲鐘警報。這些在縣誌中都記載得很詳實。可惜,潛水員已經下水排摸了幾次,都沒有找到這口古鐘。”章維釗有些遺憾地說。

已經77歲高齡的余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賀城人,1959年遷到了現在的千島湖鎮。餘生回憶說,因為賀城沒有城牆,他年輕時最喜歡到獅城的城牆上來轉轉,“這些明代城牆淹沒前還保存得很好的。”

水下藏著多少秘密專家的建議:別讓千年古城浮出水

賀城“藏”在水下60多米,水下拍攝有難度。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在當年“清庫”(建造水庫前,要進行推平建築、清除垃圾、文物搬遷保護等工作)過程中,賀城基本被毀。獅城則因水來得太快,沒來得及搬遷,而得以基本保存。這也是獅城的價值所在。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告訴記者,在浙江的陸地上,現存的古城,格局比較完整的還有海寧鹽官古鎮和寧波慈城古鎮,“不過,獅城因為在水下封存了半個世紀,沒有經歷過多波折,古城的完整性比這兩個鎮都要好。”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千島湖風景旅遊局曾對獅城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水下探摸。即便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探摸出的古獅城完整性也令人驚嘆——城內外原有的整體布局沒有改變,包括橋樑、古井等都還保存;有些木構建築的梁架、瓦頂等都還留存;明清時期的牌坊上,所雕的圖案還清晰可見。

曾有人大膽設想,將千島湖的水位下降30米,便可讓水下古城重見天日。不過,多數專家認為,對水下古城最好的保護就是維持原樣。“那些磚石泡過水後再拿上岸,就會散掉。木頭在水下放過了,到了岸上也會疏解掉。”院長說,“現在的千島湖景觀已經不可替代,開發旅遊也不一定需要古城浮上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