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斯、道德與自救(八):天災與朝代興亡─瘟疫

正見網編輯組


【正見網2003年06月21日】

4. 瘟疫

被瘟疫滅亡的羅馬帝國

公元165年,羅馬帝國流行天花,大約1/4的人口死去。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的中原地區也出現了瘟疫,「家家有伏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聲」,估計死亡率達40%以上。

公元6世紀麻風病傳到歐洲,歐洲人對付麻風病的唯一辦法似乎就是將病人關進麻風院隔離起來。13世紀的時候歐洲共有19000多個麻風院。公元542年鼠疫爆發於地中海地區,並持續了五六十年,史籍上所稱的這次「查士丁尼瘟疫」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14~17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長達300多年。

被瘟疫滅亡的瑪雅帝國

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槍炮、病菌和鋼鐵》一書中談到,正是病菌而非槍炮幫助了歐洲人征服美洲。

適宜於被人類豢養的家畜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美洲的原住民在歐洲人來到新大陸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馬。由於缺乏畜養家畜的經歷,美洲人從來沒有接觸過許多由動物帶給人類的病原體,對這些疾病完全沒有抵抗能力。歐洲人給美洲帶來的是一連串的瘟疫:1518-1526年的天花流行,1530-1531年爆發的麻疹,1546年的斑疹傷寒、1558-1559年的流感。據估計,95%的美洲原住民死於白人帶來的疾病。如果說瘟疫毀滅了瑪雅文明,可以說一點也不過分。

被瘟疫滅亡的明朝

每個朝代的末期,往往是昏君當政,天災人禍頻增,兵亂四起,內外交困。明萬曆年間,政府的賦役越來越重。隨之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最後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

萬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同年,在太原府(今太原)的太谷縣、忻州、苛嵐州及保德州都有大疫的記載。次年,疫情傳至遼州(今左權),再傳至潞安府(今長治),疫情進一步擴大。萬曆十年鼠疫傳到相鄰的河北宣府(治今宣化)地區,這裡是軍衛密集的軍事重鎮。起自西城,秋至本城,巷染戶絕。此疫不僅造成懷來衛城中的人口大量死亡,並且傳入北京。在疫區,死亡人口約占總人口的40%。另外,來自各地方志的資料表明,鼠疫還傳播到了山東及河南北部等地區。

從崇禎六年(1633年)開始,華北鼠疫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流行。這次爆發地點仍是山西。崇禎十三年,順德府(今邢台)、河間府(今河間)和大名府(今大名)均有大疫,並且是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瘟疫傳染,人死八九。崇禎十四年,疫情進一步發展。崇禎十四年七月,鼠疫再一次傳入了北京城。

崇禎十六年夏秋間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約為40%甚至更多。北京郊區通州、昌平州等地的疫情也很嚴重。當時北京實際已是一座恐怖的疫城。死人太多,白天已可見城中處處鬼影,真令人毛骨悚然。 京營兵士在遭受鼠疫侵襲之後,元氣大傷。事實上,北京城是不攻而克的。崇禎十六年,天津爆發肺鼠疫流行,一片悲慘悽惶。河南北部也是崇禎年間的鼠疫流行區,在汝州郟縣、開封府的陽武、滎陽、通許、商水以及河南府、彰德府、歸德府等地都有鼠疫流行的記載。人口死亡也是相當驚人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秋天,鼠疫南傳至潞安府,順治十八年《潞安府志》卷15《紀事》記載這次疫情,「病者先於腋下股間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藥餌。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崇禎九年至十六年,榆林府和延安府屬縣相繼發生大疫。

據估計,明代萬曆和崇禎二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三省人口死亡總數至少達到了l000萬人以上。由於鼠疫的流行與旱災、蝗災及戰亂相伴隨,所以,這一時期華北人口的死亡數應當更多。清兵順利入主中原,乃是天意。

順治元年(1644年),即清兵入關的次年,華北日趨風調雨順,大範圍的鼠疫流行也已熄滅。社會開始復甦,直到1661年迎來了康乾盛世。明亡清起,天意昭然若揭。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生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