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善報 惡念惡報

走正道


【正見網2025年02月17日】

古德云:「一念之善,景星慶雲;一念之惡,烈風疾雨。」佛經中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起。」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善念善報,惡念惡報的故事,足以警戒今人要重視修身養性,不可放縱自己的一思一念。

元人元自實的故事

《太上感應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代有一個叫元自實的人,痛恨過去的朋友繆材忘恩負義。

一天,五更早起,想去殺他,路過一座庵堂,庵堂主人軒轅翁早上起來誦經,看到有奇形怪狀的鬼幾百個,跟隨元自實前往,個個都拿有刀斧,樣子非常兇惡。可不一會兒元自實又折返回來了,那些跟隨他的人,都戴著金冠玉佩,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擁著他,露出祥和喜悅的面容。

軒轅翁就召他問明原因,元自實於是說:「姓繆的辜負了我的恩情,我要去殺他,當到了他家門口時,心想繆某雖然辜負我,但他的妻兒有什麼罪?而且他還有老母親,殺了他一個人,實際上是殺了他的一家人,於心何忍呢?所以我轉變念頭返回罷了!」軒轅翁於是就將所看到的情形告訴他,而且道賀說:「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經知道了,將來必定會有厚祿呀!」

元自實自此堅持不懈地行善,只有增加、沒有停止,後來果然考上科第,官位做到了卿相。而繆材則在亂軍之中被殺。

元朝軍人張旺的故事

發生在元朝至正五年。有一個南門橋軍人叫張旺,人們戲稱他「張牌」。此人向來兇狠、蠻橫不講理。他曾經在夜裡盜竊城西田父的菜,被當場抓到後,田父按住他的頭浸在水池裡以示懲戒,才將他放回去。從此之後,張旺對田父恨之入骨,常常想著如何報復他。

一天夜裡,張旺將火種裝進小口大腹的陶器中,準備去燒田父的家。當晚月色稍亮。一名叫吳碧山的畫師尚未就寢。忽然間,吳碧山聽到一陣腳步聲,於是隔窗向外看。他看見張旺往前走,身後竟然跟著上百個孤魂野鬼。吳畫師大為驚恐。

大概過了一頓飯的時間,吳畫師又聽到一陣腳步聲,他再次隔窗觀望,這次發現張旺往回走,而他的前面竟有兩個青衣童子引路,已不見那百個孤魂野鬼跟著張旺了。吳畫師感到既震驚,又好奇。

平日,吳畫師待張旺比較厚道。於是第二天一早,吳畫師就去見張旺,問他昨夜干什麼去了。起初,張旺不肯承認企圖放火燒田家的意圖,吳畫師就將自己看到的景象告訴張旺。張旺才把以前發生的事如實相告,並且感慨地說:「一念之間,不能不謹慎啊!」

後來,張旺出家修道,人們又稱他為張道人,後來他也修道有成。

宋人衛仲達的故事

宋朝人衛仲達在翰林院裡做官,有一次他在睡夢中,被鬼卒把他的魂拘引到了陰間。陰間的主審判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兩種冊子送上來。冊子送到,惡事冊子多得竟攤滿了一院子;善事冊子卻只有一本。

主審官又吩咐拿秤來稱重量,誰知那滿院的惡冊子重量卻很輕;而一本記錄善事的薄冊子反倒很重。衛仲達問道:「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怎會犯這麼多過失、罪惡呢?」主審官回答道:「只要一個念頭不正,就是過失或罪惡,都記錄在案。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即是犯過,就被記錄了下來。」衛仲達又問:「那個善冊子裡記的是什麼?」主審官答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興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橋。你上奏勸皇帝不要修,說那地方人跡罕至,免得勞民傷財。這裡記錄的就是你的奏章底稿。」衛仲達說:「我雖寫了奏章,但皇帝不聽,結果還是動工修造了。勸阻那件事情並沒有發生作用。這份奏章,怎麼還能有這樣大的力量呢?」

主審官講:「皇帝雖然沒有採納你的建議,但是你這個念頭,用得很正、很真誠,目的是使千萬的百姓免去勞役。倘若皇帝接受你的意見,那麼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可惜的是你生的惡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減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本來可升至宰相,現在也別指望升到宰相了。」衛仲達大吃一驚,醒了過來。

他從此以後,常用這件事,來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兒女,注意端正思想,摒除淫邪及各種惡念。後來衛仲達的官位,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書,而沒有做到宰相。

淫念起 福報消

明代因果善書《迪吉錄》記載,宋代福建有位李姓書生,善寫文章。有一年科舉路過衢州,當地有位旅店老闆夢見土地說:「明天有位窮秀才參加省試,他會中舉,你要善待他。」店主因此厚待李生。李生很好奇,而店主也如實相告。

誰知李生聽完後暗自高興,覺得自己馬上就要富貴了。接著轉念一想,自己的妻子實在不堪在日後做官太太,發達之後應該娶個更漂亮的!第二天帶著這個美夢繼續上路。

誰知李生走後,店主再次夢見土地說:「此人用心不善,功名未遂,便想拋棄妻子。這次他的科舉已經不行了!」果然,李生失望而回。等再路過旅店時,老闆這次連杯茶也沒有!李生又很奇怪,老闆說:「知道你有拋棄妻子的念頭,所以你沒有了功名!」李生最終驚愧而去!

古語云:「暗室欺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人心一念,天地皆知,善念善報,惡念惡報,這是宇宙善惡報應規律的必然。人只有順應這個規律去要求自己,不能想當然地去做事,更不能跟著中共的黨文化去惡念惡行,這是在害人,而且害人不淺。

明代楊繼盛在家訓《諭子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心以思為職。或獨坐時,或夜深時,念頭一起,則自思曰:『這是好念?是惡念?』若是好念,便擴充起來,必見之行;若是惡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則思之,以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為分毫違心害理之事,則上天必保護你,神明必加佑你,否則,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宋朝的趙康靖曾經用往一個瓶子裡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來檢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他經常回顧、檢查自己,若是起了一個善的念頭,就把一顆白豆投入瓶子裡;若是起了一個惡念頭,就把一顆黑豆投入瓶子裡。開始時投入瓶裡的黑豆很多,他就思過、痛悔。後來,黑豆便漸漸的減少,白豆漸漸的增多。久而久之,連善、惡這兩種念頭都忘了,從而進入了「不思善、不思惡」即「心無雜念,自然純淨」的境界。最後連瓶子和豆子都丟棄不用了。

古人的言行對今人是個借鑑,傳統文化對人是真正有益的。中共一再貶損傳統文化,甚至打著復興傳統文化之名,給中國人灌輸反天地神佛的黨文化之實,就是要中國人惡念惡行,多造業,最後在惡報中毀滅生命。

回歸傳統,重拾傳統道德觀,按照宇宙特性真、善、忍做個真正的好人,善念善行,多積德,生命才能走得更久遠,未來才能更美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