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西發現世界最小的陸生蝸牛(視頻)

【正見新聞網2015年10月07日】

據美國國家地理報導:研究指出,原生於中國南部、新發現的七種微型蝸牛是迄今發現最小的陸生蝸牛。

不到3公分高的微型蝸牛用肉眼很難發現。不過來自匈牙利的業餘貝類收藏家安卓斯.宏亞帝(Andras Hunyadi)最近赴中國南部廣西考察,接受了這項挑戰。

這種微小的軟體動物用石灰石中的碳酸鈣打造它們的殼,因此宏亞帝鎖定富含石灰石的土壤。他收集了五個樣本,並且將樣本交給他的友人,陸生蝸牛系統樹的專家巴爾那.帕爾-格葛利(Barna Pall-Gergely)。

帕爾-格葛利在泥土中翻找微小的標本,並且有了重大發現:七種新發現的微型蝸牛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微小的陸生蝸牛。他的研究於9月28日發表於《ZooKeys》期刊。

這些新發現的物種非常小,十隻才能填滿一根針的針眼。其中最小的蝸牛“小得驚人”,它的殼只有0.86毫米高,帕爾-格葛利以他妻子的名字多米妮卡.帕爾-格葛利(Dominika Pall-Gergely)將其命名為Angustopila dominikae。

藏身岩石

儘管微型蝸牛在全世界相當普遍,但相較於體型較大的蝸牛,科學家對微型蝸牛所知甚少。微型蝸牛最常見於海洋之中,特別是在熱帶珊瑚礁的縫隙中,不過它們也生活在陸地上的岩石與洞穴中,啃食藻類和真菌。

帕爾-格葛利拿到樣本時對微型蝸牛的了解也不多。他說,“我必須從零開始。”於是他開始搜尋研究期刊,並且向科學家同事諮詢,還到博物館研究它們的標本。

殭屍蝸牛一隻寄生蟲就能將一般的蝸牛變成“殭屍蝸牛”!

在外行人眼裡,這七隻新品種蝸牛的殼看起來幾乎一樣。但對於帕爾-格葛利這樣的專家而言,它們殼很獨特,高度、寬度、紋路、殼開口的形狀都不同,甚至連牙齒的數量、形狀和大小都不同,這些牙齒可對抗捕食者,保護它們柔軟的身體。

因為微型蝸牛無法移動太遠,所以科學家知道兩個看起來一樣的蝸牛殼,如果不是在彼此附近找到的,它們就很有可能是不同的物種。帕爾-格葛利說,“它們棲息在非常小的區域,例如一塊石灰石小山上。”

新層面

瑞士伯恩(Bern)自然史博物館的蝸牛專家艾伊克.紐伯特(Eike Neubert)認為這項研究做得很好並且很全面。他談到,科學家沒有找到活體蝸牛,僅以蝸牛殼為基礎,這是很常見的方法。

不過要更了解這些蝸牛,科學家應該以活體樣本支持自己的發現──帕爾-格葛利也同意。對紐伯特來說,發現七種新物種的意義重大,但他並不意外。“有太多的生物,”他說,“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