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有獅身人面像 用以鎮墓

【正見新聞網2015年12月17日】

2000年,武漢出土的千年“獅身人面獸”,這種獸身人面的像稱為“鎮墓獸”,有守墳鎮墓作用。(CFP)

中國大陸也有“獅身人面像”?大陸考古學者在寧夏古墓中挖出數件石雕,其中一座唐墓出土漢白玉材質的獅身人面像,形像極具西域特色。上海博物館古文物研究員葛亮分析,這種獸身人面像屬於“鎮墓獸”,兇猛、怪奇的形像可“震懾野鬼”,保護死者亡魂。

葛亮指出,這次寧夏出土的獅身人面像屬於“鎮墓獸”的一種,主要用途為保護死者亡魂不受孤魂野鬼侵擾,對於小鬼有威嚇作用。就像今人在墓道兩側,會放石獅像鎮守。

葛亮解釋,人面形像、猛獸身型的鎮墓獸在唐代相當常見,唐代的鎮墓獸又以陶器材質最多,尤其三彩鎮墓獸。除了獅身人面外,還有多種人面與猛獸、神獸形像結合的鎮墓獸被發現。

寧夏古墓出土的獅身人面像。

大陸墓葬中曾出土一種有翅膀的鎮墓獸,擁有獅身、鷹頭、尖喙、羽翼,被認為是自西域傳入,形像也和希臘傳說中神話生物“獅鷲”十分神似。

陸媒報導,寧夏固原市一處古代墓葬區,近期陸續挖出大量文物、隨葬品,其中9件唐代石雕造型特殊,有鎧甲武士俑、馬俑、獅獸、駱駝俑,還有一具帶有西域特徵的獅身人面像,9件石雕均為漢白玉石材質,並有四方底座。墓中有“大唐故居士劉君之銘”的墓誌。

另外,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則可能解開中國“堯都何在的千年懸疑。中國社科院考古所12日發表關於陶寺遺址的報告,指這處遺址可能是中國已知最古老都城,也就是4000年前的堯都。

學者根據陶寺遺址年代、地理位置、遺址內容、規模、反映的文明等多方比對,發現與堯都契合。這也意味堯舜古國不再是傳說。

小靈通鎮墓獸

為一種置於墓中的隨葬冥器,外形抽象,造型有獸面、人面、鹿角,主要目的為避邪。有學者認為,鎮墓獸相關起源可追溯至《周禮》記載,有一種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腦;又有一種神獸叫方相氏,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死者家人常令方相氏立於墓側,以防怪物侵擾。

從考古發現的情況考察,鎮墓獸最早見於戰國楚墓,迄今出土的鎮墓獸大部分也多為戰國時期文物,以戰國中期為多。鎮墓獸流行於魏晉至隋唐時期,五代以後逐步消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