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陰霾顆粒入侵人體細胞

【正見新聞網2017年01月13日】

左圖A、B為圓形磁鐵礦納米粒子,右圖C、D為有稜角的磁鐵礦納米粒子。來源:該研究論文形狀能說明什麼問題嗎?恰恰如此。粒子的外形呈圓狀,這說明粒子經過高溫的燃燒,而人體的溫度並不足以改變粒子的形狀。這指向一個結論:這些粒子的來源是外部環境。經過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粒子和城市空氣中經過燃燒的磁鐵礦納米粒子高度相似

陰霾對人身體的影響為外界持續關注。大陸科學家最新研究首次發現,陰霾顆粒入侵人體細胞,可以破壞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據財新網1月13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陰霾毒理機制。科學家採用極小的碳黑顆粒和金屬離子模擬PM2.5形態進行試驗,觀察顯示,碳黑顆粒能吸附並載帶大量金屬離子進入肺組織,證實了其顯著的呼吸毒性。

這是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這一“入侵”現象。該成果來自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研究室,近日在國際期刊《Carbon》發表。

據該研究所官網介紹,碳黑顆粒把大量金屬離子攜帶進入巨噬細胞後,破壞細胞內部的自噬平衡,造成肺組織的自噬和溶酶體相關功能的紊亂。

自噬細胞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據了解,當人體內出現不好的蛋白、或者平常處於飢餓狀態時,自噬細胞就會自己消化掉有害物質,幫助代謝,產生能量。這一研究顯示,PM2.5中的成分會對這個機制產生破壞,造成毒性。

論文顯示,這種毒性機制是PM2.5等細顆粒物特有的,PM2.5由於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積,容易吸附空氣中多種其它污染物,導致和PM10等粗顆粒物完全不一樣的毒理學效應。

有專家指,在破壞過程中,PM2.5細顆粒物充當載體,更容易搜集其它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具備更多毒性,所以PM2.5比PM10危害更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張友平告訴財新記者,陰霾中的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可能會引起肺氣腫,其是無法治癒的慢阻肺的症狀和表現之一。

張友平認為,PM2.5比PM10具有更強致病性,通常PM4.7~10的顆粒物只能進入鼻腔和咽喉,人自己可以咳出來,減小傷害。但當顆粒更小時,顆粒就會進入氣管和支氣管,甚至支氣管末端和血液,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

據澎湃新聞同日報導,2016年7月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期刊的論文近日再次引發媒體及公眾的關注,並刷爆了朋友圈——陰霾會“進腦”了嗎?

所謂“進腦”,指的是該論文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大腦中大量的磁鐵礦納米粒子來自外部環境,即空氣污染,而非人體自身機制所產生。

而這些磁鐵礦納米粒子在大腦中的影響,論文第一作者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Barbara Maher教授透露,其可能和阿爾茨海默氏病(也可理解為老年痴呆症)有關聯。

中國大陸近年來持續長時間、大面積陰霾為世界關注。

1月5日,俄羅斯電視台播出題為“中國陰霾嗆人,每小時致180多人死”的節目,並引述《經濟學人》公布的統計數據,在中國因陰霾每小時致183人死亡,即每天死亡4,300人左右。

報導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4小時內PM2.5濃度不應該超過每立方公尺25微克,而中國陰霾嚴重地區的PM2.5濃度超標20多倍。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出現肺癌新發病例73.3萬例,占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20%;而中國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6.1%,平均每年有60萬人死於肺癌,肺癌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因的25%。

而日本、歐洲和美國的研究結果表明,肺癌發病率增加與陰霾的關係密切。一般來說,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風險增加25%~30%。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