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中的修行故事】做人當「小滿」 修行須「大滿」

俞元


【正見網2019年06月02日】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小滿節氣,春天已逝,百花漸落;小麥迎風微擺,籽粒灌漿飽滿,但未成熟,還未大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二十四節氣中,有大暑對應小暑,大寒對應小寒,為什麼小滿之後是芒種,沒有「大滿」呢?

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月圓則虧,水滿則溢,花開會謝;過滿,就會招致損失。小滿,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向上進取的空間,更有迴旋改善的餘地,是人生最佳狀態。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天地間的一切東西有著天然的缺陷,有一點缺陷,反而永遠不會壞,能立於不敗之地。

老子還說:「大盈若沖,其用無窮。」大盈就是大滿,這完全是另外一種境界,修煉圓滿得道的狀態,修道者已完全同化於宇宙天地間,宇宙的能量充盈身體,這種能量可以用來演化出萬事萬物,妙用無窮。小滿,是人世間的處世哲學;而修行,則是要不斷地放棄小滿,勇猛精進,直至最後的大圓滿。

有一個流傳廣泛的修禪故事,一位小和尚跟老禪師習禪,進步很快,他面帶喜色地向禪師講了自己的修煉心得。禪師拿起茶壺往小和尚面前的杯裡倒茶,滿了,老和尚還在倒,小和尚說:「師父,茶滿了。」禪師充耳不聞,繼續倒茶,小和尚忽然明白了,說道:「我覺的滿了,在師父看來卻遠遠未滿,我對禪的認識還很膚淺,還須繼續努力。」禪師停止了倒茶,微笑著對小和尚點點頭,以示嘉許。

在寺廟裡供奉釋迦牟尼像的殿,通常叫大雄寶殿,因為釋迦牟尼講修煉佛法,要像雄獅一樣勇猛精進。過去的僧人持戒修行,不斷戒掉自己的七情六慾,修煉過程中一旦鬆懈或出現偏差,就可能毀於一旦。曾有一位婆羅門弟子在山中精進獨修,一天一隻受傷的鹿跑進來了,他就精心照顧它,視它為親密的夥伴,放鬆了修煉。後來鹿死了,他仍然放不下,直到他臨死時還想著鹿,結果他死後轉生成一隻鹿,多年的修行前功盡棄。

今天,傳遍全球的法輪大法修煉是一種「法煉人」的功法,基本上沒有一條條的戒律,但是卻有嚴格的「心法」,在不同層次上對修煉者有不同的要求。從我所在的層次上去理解,比如修煉一段時間,你看到肉就泛酸,吃了肉就肚子疼,那就是你該「戒肉」了;跟人發生爭執了,那你就要注重修去「爭鬥心」了;有時買東西吃虧了,或者丟錢了,那可能就是要修去你對「錢財的執著」;突然間老闆看不上你了,同事對你不好了,那都是要擴大你的心性容量,提高修煉層次的。

前兩天我在超市買水果蔬菜,挑來挑去的,破皮皺皮的不要,有黑斑的不要,葉子發黃的不要。這時一個穿著黃色煉功服的老年阿姨走過來,把我不要的、放在一邊的果蔬裝在自己的塑膠袋裡,我驚訝地看著她。她輕輕地說:「我們修煉人不是要處處為別人著想嗎?都撿好的,那這不太好的給誰呢?」我聽了很慚愧,同修一部大法,我做的太差了,越是小事,越能看出修煉的功底。

人世間講「人無完人」,甚至有的人故意留點缺憾,小滿即安。法輪大法的修煉,通過「法煉人」,時時提高修煉者的心性、境界,讓修煉者逐漸達到道的標準。正如《洪吟》中的一首詩《道中》所言:

心不在焉
與世無爭
視而不見
不迷不惑
聽而不聞
難亂其心
食而不味
口斷執著
做而不求
常居道中
靜而不思
玄妙可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