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9年11月25日】
傳統油畫媒材與技法特色
在油畫普及之前,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媒材除了濕壁畫之外主要是蛋彩畫。因為雞蛋和顏料混合後不會揮發而會氧化,干後也不溶於水、酒精或汽油等溶劑,保證了畫面的穩定和持久。但是蛋彩由於幹得快,畫家必需在極短時間年處理好明暗;所以在質感的要求上就比較困難。而且蛋彩未乾的時候,顏色比較淺,幹了之後就會變深,經驗不足的畫家較難掌握效果;此外蛋彩也不能反覆塗厚,所以很少有顏色深重的作品。
而油畫的出現正好彌補了蛋彩的不足。油畫最早起源於荷蘭人以亞麻子油調和顏料,在經過處理(通常以石膏打底)的布或木板上作畫。這種畫法干後不變色,多種色料調和也不會骯髒,畫家可以畫出豐富的色彩。此外油畫顏料不透明,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特別是油畫幹得較慢,畫家有充裕時間經營光影和物體的質感,效果比壁畫或蛋彩畫要更細緻,更接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