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9年12月15日】
中國大陸,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兒子向老闆請了七天假,匆忙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父親看到兒子回家,心中燃起對生的渴望,兩三天過去,他扔處於病危中。可兒子卻耐不住了,緊繃著一張臉,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請了七天假,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聽完此話,老人旋即絕望自殺。兒子迅速趕在一週內辦完喪事,繼續外出打工,似乎去世的父親與他並無多大關聯。
據報導:在湖北京山縣農村,有「自殺屋」、「自殺洞」等,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病,不願拖累子女,選擇老屋或荒坡、樹林、河溝,安靜地「自我了結」。這些老人的死,無論在子女心裡,還是村民內心,都沒激盪起多少波瀾,熟視無睹了,一個個生命的消亡就如一隻只貓狗的死亡一樣,根本無足輕重。
類似的例子,從網站中可搜出無數,但報導出來的依然只是冰山一角。在偌大的中土,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有不少老人無法忍受孤獨寂寞與兒女的不孝,喝農藥、上吊、投水、煤氣中毒,或其它自殘方式了結生命。他們認為可一了百了,既減少自己的痛苦,又減輕兒女的負擔,豈不知如此的死亡會招致更大的痛楚,難道生命如此卑微嗎?
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觀念裡,「百善孝為先」。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名垂青史的十大孝子,開創「孝文化」的舜居首,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恆、齧指痛心的曾參、賣身葬父的董永、百裡負米的仲由、蘆衣順母的閔損、鹿乳奉親的郯子、戲彩娛親的老萊子、刻木事親的丁蘭、行傭供木的江革等等,都是名垂青史的孝子,他們演繹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孝故事,既激勵著後人,也一代代延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故事》,成為人們踐行孝的範本,經久不衰。在古代,凡對父母不孝,被告上公堂,要坐監牢,甚至遭天譴,被雷電劈死,等等。
幾千年過去,歷史走到今天,孝依然被人們稱頌。可是,在當下的中國,不孝似也理所當然。小孩子不懂感恩,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年青人在外工作成家,一年或幾年都難與父母團聚;年逾不惑或知命之年的壯年人依然在為生計奔波,留守老屋的古稀之人或耄耋之人,在農村或城市大量存在,被稱為空巢老人,無人照顧,有的死去很長時間,屍體腐爛,都無人知曉,令人極度心酸。
子女盡孝,本是義務,也是人倫使然,不僅需要物質的支撐,更需精神的陪伴與心靈的滋養。老年人不僅僅面臨孤獨,更哀嘆年華老去、無人傾聽、無人陪伴,恍若被時代拋棄。每個人都希望「老有所養」,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可在殘酷的現實裡,很多人總在「等我有了錢」、「等我有時間」,一定孝敬父母,陪伴父母,可惜時間無情、人生短暫。當事業終於成功了,時間也有了,父母卻已故去,只能看到一抔黃土,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孝敬父母遂成空談,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當下的中國大陸,由於生活壓力的加大,邪黨鼓吹「黨的利益大於一切」,鼓動人要奉獻,致使很多人思維變異,父母的「生老病死」已無關緊要,父母病危、離世皆可不顧,也鮮于受到道德與輿論的譴責,甚至還被邪黨宣揚,即不孝被認可了,傳統的孝道被顛覆了。如此發展,我們的民族岌岌可危,誰都不再有安全感了,誰還期盼養兒育女呢?
惟願每個老人能安享晚年,願那些理所當然的不孝,永遠成為歷史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