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生態惡化:北京嚴重「缺水」

周同 編輯


【正見網2004年04月20日】

編者按:由於只顧經濟利益,為了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慾望和貪婪,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發生著深刻的影響。

這種最終將毀滅人類的破壞始於人類道德的敗落。這裡將系列報導我們收集的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這種生態的惡化是怵目驚心的。然而,人們仍舊在不可控制的道德下滑中難以自拔。其實,天地乃為人而存。人不循道,不可稱其為人,天地為何而存?

◇◇◇ ◇◇◇ ◇◇◇

據中國環境新聞報導,北京市從1999年起在遭遇了連續五年乾旱的情況下,今年已進入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枯水期。北京是目前世界上嚴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 300 立方米,是全國人均的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

但是,從歷史直到近代,北京卻不是一個缺水的地區。世界上許多大城市是傍水而生,最早的北京城是傍泉而生。北京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北京廣大平原地區地底下是一個充滿了孔隙水的巨大「地下水庫」。它是距今約300萬年以內自然形成的。北京是由永定河和潮白河沖積形成的傾斜平原,三四千年前,這片平原已基本成型。

當時的蓮花池常年有水溢出,樹茂草豐,交通便利,又很少受洪水的威脅,一些遊牧部落就在此定居下來。考古證明,這一帶最早的水井應在西周以前。他們世代在這裡耕種、放牧,逐步建立了一座約9平方公裡的方型小城,起名薊,為燕國的重要城池。公元1153年,薊城改為金中都城,城池擴大到22平方公裡。1267年元朝在此建大都城後,城的中心才從當年的蓮花池附近遷移到今天的鼓樓一帶。此後歷朝都定都於此,歷代皇族修建了多處皇家園林廟宇,以現成的泉眼和池澤為水源,形成許多人工湖面和形態各異的泉水。北京城就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

從50年代開始,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專門對北京的泉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勘察,查明北京的泉水共有1347眼。北京擁有如此豐富的泉水資源,在世界各國首都中是十分罕見的。由於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才會擁有超凡脫俗的北國園林美景。北京的地表水源也較為豐富。北京屬海河流域,從東到西分布有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和大清河5大水系。除北運河發源於本市外,其它4條水系均發源於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內蒙古。

然而,當人們開始干預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時,北京缺水的厄運就開始了。

上一個世紀50年代人們開始了北京的水利建設。1954年開始修建官廳水庫和永定河引水工程,至1956年完工。當時官廳水庫每年可來水19億立方米,不僅能保證北京用水,還可供應天津、河北。為防治潮白河的洪害並蓄積水量,1958年又開始修建密雲水庫,1960年即開始蓄水,形成了華北地區第一大水庫。

官廳水庫和密雲水庫是北京地表水的兩大水源,密雲水庫供應了市區一半以上的日常用水。由於水庫上游流域內修建了大小200餘座水庫,使兩庫來水由五六十年代的30多億立方米銳減到90年代的12億立方米。永定河、潮白河原是奔騰不息的大河,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洪害。現在上遊河道有的只是涓涓細流,有的已完全斷流。

70年代起,工程師們無比痛心地發現,北京的泉水水量不斷減少,許多名泉逐漸枯萎,直至無水。西山曾經泉水眾多,水質也好,為歷代皇家的飲用水源。昆明湖原由西山泉水供給水源,由於泉水全都枯竭,從60年代後期起,改由京密引水渠供水。蓮花池、玉泉山黑龍潭泉、昌平龍山泉、房山萬佛堂泉等著名大泉已經消失。

早年的北京,挖地三尺就有水。這種淺土井遍布全城,俗名「井窩子」,可以直接用桶舀水或用壓水機取水。北京城區的用水僅靠地下水就夠了,北京不少街巷由「井」而得名。

北京地下水的可采量為年平均25億立方米左右,而多年實采量為28億至29億立方米。同60年代相比,北京的地下水已減少了50多億立方米。長期的大量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泉水枯竭,湖泊逐年萎縮,地面下沉。到現在,水面已下降了六七米。地下水2001年一年減少儲存量約15億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了二三米,是近年來下降最為嚴重的一年。

北京水資源缺乏一個原因,主要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使得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觀賞功能河道、排水功能河道的水污染問題更顯突出。官廳水庫由於水污染程度不斷加劇,於 1997 年被迫退出了飲用水供水系統。密雲水庫成了北京唯一的「一盆清水」。其次就是對水資源肆虐的使用。儘管嚴重缺水,但每年仍有大量清水在不經意中流走。有統計表明,24% 的人有無意浪費水的習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無效消耗占整個水浪費的 1/3。

專家們非常痛心地說:北京不缺水。這個「不缺水」是要加引號的。生活中我們到處可以看到浪費水的現象。有關人員說:……水資源是有限的,無法用錢買到的。如果我們無節制地用水,那是在透支子孫後代的水資源,最終仍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看來,要想根本上改變北京乃至全國缺水的狀況,不是靠任何政策、辦法、工程來達到的。乃是當人們從心裡珍惜水時,當人們從心裡愛護水時,總之當人們的道德水準提高時,那時,「缺水」 的狀況才能改變。


(參考資料:《水危機逼近北京》)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

人與環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