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人王維:王維之《終南別業》

纖纖


【正見網2021年11月15日】

在中國的文化中「仙」與「閒」同音,不知道有什麼關係。王維有首詩叫《終南別業》。是一首修道詩,中心就是一個閒字。全詩四十個字:「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詩人在中年時就好道,晚年便在終南山找房子住下。這也合乎常理,修道本來就有個漸進過程。中年時好多東西放不下,也就只是好道而沒有付諸實施。前幾年因為工作的原因,到過《觀音禪寺》,據說是當年的李世民為感謝觀音菩薩而建,裡面有一株千年銀杏樹,現在還非常的茂盛。回來後才知道,自己上的就是終南山。終南山似乎也與普通的山區別不大,看來真正區別的是人的心境了。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詩人從這裡就開始表達出一個「閒」字了。詩人每次興趣來了,就一個人獨來獨往,自己也陶醉在自己的快樂中。這與大部分名人的那種結伴而游是不同的。而「興來每獨往」指出此時的詩人不再受政事的羈絆了,想到就去做,不用排行程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裡的「水窮處」大概是指山水小溪的源頭,因為如果是大江大河的源頭就不會那麼容易走到了。後面的「坐看雲起時。」是指的山頂,中國古人有句俗話叫「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那麼山上小溪的源頭就是指的山頂了。循著小溪找源頭,到了源頭又等待雲起時,都在透著一個「閒」字。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偶然碰到一個鄉間老者,可以聊天到忘了回家。一位大詩人,竟與不識字的老者這麼有話說,說明此時的詩人所談之事並非文學的東西,而是人生的真正的與文學無關的理了。

此時的詩人大概對名利早已放下,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貴賤也不復存在,也不關心政事,就是一個山野之人。這種境界似乎與《詩經》中描繪的人的狀態相似。這樣看來,古人才是最古樸高尚的,才是人應該有的那種狀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更幸福、人與人的關係更和諧。

神仙為仙,聖者為賢,修道者為閒。同音不同字,意義卻有相通之處。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