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2月25日】
最近看一部日本電視劇《阿淺來了》,深受觸動。主人公阿淺(人物原型是廣岡淺子),雖是日本明治時代創辦第一所女子大學的、屬於那個時代站在開拓者身份的被譽為「女中豪傑」的大企業家,經營煤礦,創辦銀行、保險和女子大學,一路走來,身先士卒,百折不撓,有非凡的遠見,多少男子自愧不如,但導演表現的角度,突出的價值,卻讓人非常吃驚。
因為導演的目的,根本上並非以表現她如何成功,如何有商業智慧,如何功成名就,如何敢於創新等等作為核心目標,儘管這些都是她自身帶有的素質或活出來的結果,劇情也必然會表現出來,但終極要旨,也就是這部劇的靈魂,最讓人驚訝的,是表現主人公開始思考和不斷苦惱如何為後人留下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如何幫助他人實現理想造福日本,也就是以經商的途徑如何實現救國救民的人生價值作為整部劇的核心線索、核心主旨,這個導演的用心和對歷史人物的見識、價值定位,都是非常有深度的,也是我們今天最需要見到的有良心有見識的導演。
這部劇看完,能讓年輕人受到啟發,萌生活出人生意義,要立志報效國家,造福百姓的遠大志向。劇中傳達的就是已經被現代教育,尤其是被中國人忘記了的傳統儒生救國安民,為生民立命的人生價值觀。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的體現。
而劇中的主人公,雖然生在京都最大的商家之一,但因為身為女子,生活在幕府末年和明治初期,不被允許讀書,不准插手商業,連帳本都不允許看,更別說直接參與生意上的工作。因此,只有男子有機會學習儒學,她一開始也就沒有接受過夫子教授的傳統教育,只是天生具備了獨立思考的性格和經商的熱情與天賦,並不十分清晰的知道自己要有這樣的儒生擁有的人生目標:為富強日本,要辦教育培養人才,尤其要扶助女性能接受高等教育,幫助所有有志向的年輕人實現理想,讓這些目標的實現成為自己人生的意義——自己馬不停蹄去經商辦企業賺錢的意義。
一旦她明確了這個目標,就能將父親留給自己的東京最繁華的地產,一筆巨大的財富,無償地奉獻給了大學成為大學校園。她為辦成女子大學,得罪了很多看不起女子、反對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商人,為此銀行受損,家人指責,還被人刺殺差點喪命,這一切也沒能停下她的腳步,她對丈夫說,我被刺殺能活下來,是上天讓她留著這條命繼續完成她該做的事情。為後代留下該留下的。
然而懂得這些,做到這些,是有一個過程的,是有貴人相助指引的。這正是這部劇的靈魂所在。非常自然地通過幾個人物指導她完成此生的人生價值。
她創業的過程,每遇到難關,感覺到無路可走的時候,為她指點迷津的,有兩個最關鍵的人物,皆為男子。
一個是自己的丈夫,丈夫是家中的二少爺,自然受過儒學教育,且琴棋書畫也都精通,為人通達睿智,善良溫潤,交友極廣。但唯有一點,拒絕參與生意,但對妻子經商並不反對,默默支援,總在背後不留痕跡地在關鍵時刻進行幫助,有時輕鬆講一個故事就讓她恍然大悟,從新振作起來,看到希望;有時甚至直接替她默默解決危機,但過後從不邀功,也不承認自己幫助過妻子。明明有經商的天賦,但從不出頭。
後來得知他年少時因為好友家族經營出問題,向自己父親借錢不成,最後破產,家破人亡,好友也下落不明。他因此埋怨父親無情,也覺得兌換商經營錢很可怕,從此對錢有了強大的障礙與牴觸,拒絕參與家族生意。但他十分疼愛妻子,因此默默支持妻子。也在生意場上給出很多忠告,讓妻子不至於成為賺錢的奴隸,忘記了錢把握不好也會害人的教訓。讓她始終不忘做人的底線。
有一次,她在九州買下煤炭礦山,工人卻拒絕採礦,原因是不肯在女人手下幹活,衝突很激烈,最後她無意中帶去防身的手槍在推撞中不慎走火,這才嚇住了大夥,儘管沒死人,大家卻誤會她會開槍殺人,不得已開始工作。但這件事丈夫知道後,卻用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啟發她,暴力的威懾只能使人表面服從,但一有機會可能還會出問題。要善待他們如家人一樣,了解他們的辛苦不易,給予尊重關懷,這才可以。不要被賺錢蒙蔽了自己的本性。因此她親自跟煤礦工人一起下礦井,漸漸了解了礦井工人時時抱著發生事故就會沒命的心態在過著日子,因此性情暴躁,不相信主人能真心待他們,不過是利用他們賺錢。當然對女子更不能信任。她明白了丈夫的告誡和提醒。對待工人如待家人,有難同當,終於獲得大家的愛戴,事業逐步擴大。
一個是欣賞她,不斷給她指明方向的末代武士,留洋回來一度在政界活躍,最後選擇以商業強國為志向的、不斷幫助大阪和東京建立各種商業公司,為日本資本經濟打下基礎而奉獻其短暫一生的五代友厚。
而他,就是日本士大夫的典型人格,因為在日本幕府時代,武士是管理國家的階層,擁有最高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士大夫,都接受儒學教育,在修身治國,救濟百姓,奉獻自己的一生志向上,跟中國儒生完全一樣。只不過他們同時還習武。他為了在明治時期,開放日本,引入資本經濟的模式,走經濟強國的路,辭去政府財政大臣的高位,以大阪為中心,四處奔波,不斷工作,即使後來知道自己有心臟病,隨時會倒下,也無法停下自己的腳步,照他的話說,生命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越是這樣,越要抓緊最後的時間,儘可能為後代留下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這才不枉自己來人世一遭。
可惜他走得太早,留下很多遺憾,人們在他死後發現,儘管他擁有很多公司和銀行,但卻沒剩下一點財產,賺來的錢,全部借給了年輕志士。用在了幫助別人身上。他的一位朋友說,他不是在賺錢,而是更像以此奉獻自己的生命。他的這些思想和行為深深影響了主人公,悲痛之餘,她決定替他走完未完成的道路。
女主決定辦銀行,開始家族一直反對,丈夫也對直接經營錢的生意有牴觸,感覺不地道,良心始終過不去,但她牢記五代友厚對她說的,銀行跟舊時的兌換商不同,不僅可存錢,還可以把錢借給有理想辦事業,但沒有資本的志士,可以幫助他人實現人生志向,是可以讓錢達到救助天下人,最終富強日本經濟的最大的價值的辦法。錢本身沒有好壞,關鍵在何人用它,不同的人用它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同時鼓勵她辦學辦教育。這就是後來她為何辦銀行並豁出一切也要幫助一位身無分文的年輕儒生建成女子大學的原因。
從這所學校畢業的日本第一位女翻譯家村岡花子晚年時曾表示,廣岡淺子令她難忘的一句話是,「不固執於自己想做的事,而要尋找應為社會做的事」。
當然,細心的觀眾,還能從劇情的發展,看到展現人生意義的同時,背後宿命的必然,看到她人生的走向早已註定,她在走向一條必然的以女子身份經商的坎坷道路,因此她有生意的頭腦,獨立的思考,更可貴的是她有一個是非分明,敢做敢言有擔當的品性,也讓她出生在日本京都兌換商(舊時銀行名稱)中排名第一的商業大家族,而且嫁給大阪同樣是地位相當的今野家族能支持她的二少爺。給了她身為女子卻能涉足商業的環境、條件和機會,以此完成她的人生使命。這些思想也都是傳統小說戲劇共同的思想。
這部劇,告訴我們,傳統教育教人修身治國、救濟百姓的價值觀,會讓人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迷失方向,「為生民立命」的渠道和方式可以有千千萬萬,不同的人會根據自己條件和所好所長,走出不同的人生劇本,但無論你是學醫,經商還是從政,無論你立下何等志向,只要內心懂得心懷善念奉獻自己、幫助他人,也就成就了人該有的人生價值。就絕不會追逐名利,看重權勢地位,活在物慾中空虛而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