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垂釣卻為何

纖纖


【正見網2023年09月22日】

唐代詩人德誠,是一位詩僧。他的這首《撥棹歌•其一》共二十八個字:「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剛看這首詩,有兩個疑問。其一是這「千尺」的釣魚線是從來沒有見過的,當然也是一種比喻而已;其二是一個僧人怎麼會熱衷於釣魚呢?不是不殺生嗎?這句的大意相對簡單,詩人將千尺的釣魚線下水,江面上一波盪起,就有萬波相隨。這裡詩人所釣的不是魚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詩人追求的是一份寧靜和平和。這裡的垂釣可能還有一層涵義,是指的對世間有求。下鉤之時就是在求什麼東西。因為有求,就會觸動世間的種種關係,從而觸發連鎖反應,才會「一波才動萬波隨。」這裡也是在講一個人世間的理,一個人也許開始只是一個執著,但卻層層影響。

有個佛教故事,說有個僧人在山上一個人修行,無意間救了一頭小鹿,就養了起來。這只是一個執著,連鎖的反應是擔心小鹿吃不飽或者受冷,種種連鎖的反應,使得僧人就無心修煉了,最後半途而廢,失去了修煉的機緣。一個小執著,卻影響到一個僧人的修行的成敗就不是小事了。詩人用「一波才動萬波隨。」來形容確實是非常貼切的。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這裡的美景是詩人悟道後的空寂的感受。「夜靜水寒魚不食」只是一種藉口而已,真不知道如果魚真的上鉤了,詩人會怎麼辦?一個僧人該如何處理,詩人或許也像姜太公一樣,使用的是直鉤吧,根本就不可能有魚會上鉤的。而「滿船空載月明歸」就明白,詩人真正想要的卻是悟道後的心明,而非是滿船大魚的收穫。

詩人真正喜歡的是隱居的生活,在詩人的眼裡人生就像是一葉自由自在的扁舟,在明月下,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漂泊。世人往往都會受到各種情的羈絆,放不下情,在紅塵中掙扎。而詩人悟道後,已經沒有了這種羈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