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德國首場 展神性內涵引柏林主流共鳴

【正見新聞網2025年02月08日】

2025年1月2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Theater am Potsdamer Platz)上演了今年當地首場演出。圖為觀眾陸續走入劇院。(張清颻/大紀元)

2025年1月2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上演了今年當地首場演出,引起觀眾熱烈反響。

演出中的精湛技藝、絢麗色彩、優美音樂、動態天幕等都令觀眾陶醉。不少觀眾感動落淚,他們表達了一致的讚嘆:這是最高的藝術,完美無瑕。而且演出內涵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觀眾走進劇院,準備觀看神韻演出。(張清颻/大紀元)

 

歌劇演員觀神韻:這種完美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2025年1月2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Theater am Potsdamer Platz)上演了今年當地首場演出。歌劇演員Jürgen Witt觀賞了演出。(新唐人)

「這種完美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德國歌劇演員Jürgen Witt觀賞神韻後讚嘆道,「他們今天所展現的,或者我今天在這所看到的、所經歷的,真的是獨一無二。這在世界上真的是絕無僅有。」

Jürgen Witt雖然已經70歲,但仍然參加舞台演出,尤其擅長喜歌劇的表演。這是一種前古典主義時期在義大利首先出現的歌劇形式,常對喜劇性的人物進行諷刺,腳本多採用現實題材。

今晚的演出令Witt讚嘆不已,「這真是令人震撼,這種寬銀幕(天幕)的巧妙運用,這種在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切換,令人嘆為觀止。」

神韻音樂也讓他陶醉,「我希望這種音樂能夠無邊界,沒有任何阻礙,讓人們在哪裡都有機會聆聽。」

對於神韻無法在中國演出的現況,Witt表示了解,「我在1988年和1989年去過中國,我親身經歷過。」

對於神韻所展現的神傳文化,Witt十分讚賞,「我認為在宇宙中確實有某種(高級生命)存在。我們都知道存在,雖然我不太確定具體是什麼。但宇宙愛我們,他也會給我們能量,如果我們相信的話。」

他還在演出中看到,「無私為他、團結,尊重對他人的成就」等美德,他認為如果人們能擁有這些美德,「那我們不會再有戰爭,我們不再需要(戰爭)。」

他再次強調,「我非常喜歡這個演出。我祝願神韻藝術團一切順利,希望他們能夠長久地演出下去。」

而且他表示一定會向親友推薦神韻,「我一定會推薦。我會先給他們看這本小冊子。然後我會告訴他們我的體驗,告訴他們這真的是獨一無二,我從中獲得了力量。」

他會對親友說,「進劇院去看看吧,或者買一張小卡片(可通過網絡觀看神韻作品)在家裡觀看(神韻節目)。我祝願神韻藝術團,將來一切順利,有更多世界巡迴演出,有更多的觀眾。」

神韻展現道德與神性 企業家對中國傳統有全新認知

2025年1月2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Theater am Potsdamer Platz)上演了今年當地首場演出。來自德國北部度假勝地的百年酒店董事總經理Werner Molik觀賞了演出。(安然/大紀元)

企業家Werner Molik博士觀賞神韻演出表示很感動,他很喜歡神韻帶來的文化內涵與藝術表現,演出讓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Werner Molik曾是一位投資銀行家,東西德統一後他來到原屬東德的海邊度假勝地,拯救了一家瀕臨絕境的百年酒店,讓酒店煥發生機。酒店建築也稱為該度假勝地的龍頭建築,經常舉辦重要慶典。

他坦言,最初看到演出服裝中大量的色彩和飄逸的絲綢衣服時,他一度擔心這樣的表現形式可能會讓整場演出顯得單調。然而,事實卻完全相反。他稱讚道,「整場演出非常有變化,內容豐富,讓人目不暇接。特別是兩位主持人,他們清晰的解說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節目的深刻含義。」

他強調,「這是美妙、偉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共產主義之前的文化。」

Molik提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二胡演奏,「那件小小的樂器(二胡)與鋼琴搭配的旋律,讓我非常感動。這種音樂給人一种放松的感覺,我非常喜歡,甚至希望能再次聆聽。」

在觀看神韻的過程中,Molik感受到演出傳遞的價值,「這場演出展現了神性與邪惡之間的對立,這在我們的國家,甚至在基督教神學中已經不再那麼突出。但我認為,通過這種二元對立來解釋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角度。」

作為一名基督徒,Molik對神韻展現的神性內涵深有感觸,「我之前並不知道,中國文化中有如此深厚的信仰,甚至與佛教也有關聯,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發現。」

他認為,神韻不僅僅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享受,更傳遞了積極的價值觀與正面能量,「演出中提到的內容讓我覺得很有共鳴,尤其是提到道德與神性的關係。沒有對神的信仰,就不會有真正的道德約束。這一點讓我深感認同。」

Molik還表示觀看神韻讓他感到內心充滿希望與喜悅。最後,他說一定會將神韻推薦給親友,並表示「我可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再來看一場!」

觀神韻 董事總經理找到新的探索領域

2025年1月2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Theater am Potsdamer Platz)上演了今年當地首場演出。公司董事總經理、作家Sven Lachhein 博士和太太Clarissa一同觀賞了演出。(余平/大紀元)

公司董事總經理Sven Lachhein 博士觀賞神韻演出後高興地分享道,「這是一個驚喜,因為我們沒有帶著任何期待來看演出,我們就是讓自己靜靜地享受,我們真的很高興,(神韻)真的非常引人入勝。」

Sven Lachhein博士從事企業資源規劃、線上商店系統、銷售平台領域的程序設計、諮詢等業務,是一家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創辦人。同時他也研究歷史,並出版書籍。

Lachhein表示,在歷史方面他主要研究19世紀文學歷史,而對中國歷史他除了毛(澤東)、文化大革命、蔣介石,其它的知道的不多。然而現在他看到了如此輝煌燦爛的文化,他非常高興,「看到中國文化倖存下來,我覺得很受鼓舞,我想深入研究一下,這是我今晚來看演出的動力。」

他解釋說,在演出中能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比,這讓他覺得非常有意思,「我覺得很吸引人的地方是(神韻)部分地展示了當代中國的生活方式,讓人能看到這種對比。」

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令他著迷,他舉例說,比如業力輪報、因果報應,這個詞他聽說過,觀看演出後,他想好好研究一下,因此他買了一本《轉法輪》。

Lachhein表示,「我已經翻看了一下這本書籍。無論如何我獲得了新的印象,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可以探索的領域,以加深我們的知識。」

最後Lachhein表示,要推薦神韻,「(神韻)引人入勝,令人驚喜,值得觀看。」

太太 Clarissa是教師,她也同樣喜歡神韻。她表示,「我覺得藏族舞非常精彩,表現力很強。(演出中)無論是表演還是技能,以及音樂、天幕,一切都非常非常精彩。」

Clarissa表示,非常高興,能夠通過舞蹈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覺得能了解中國如此宏大、充滿傳統的文化非常有意思,我覺得演出確實給人留下豐富的印象」。

古樂器音樂人觀神韻:感覺進入另一個時空

2025年1月28日晚,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德國首都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Theater am Potsdamer Platz)上演了今年當地首場演出。羽管鍵琴演奏者Christine Kessler和丈夫、公司老闆Steffen Knöfler一起觀看了演出。(安然/大紀元)

「(神韻音樂)非常優美,我剛才特意去看樂池,很想見識一下那些我沒見過的樂器。」Christine Kessler觀看神韻演出後表示。

Christine Kessler是位活躍在舞台上的羽管鍵琴演奏者,致力於演奏1750年之前的巴洛克音樂,及歐洲傳統的古典音樂。2025年1月28日晚,她和丈夫、公司老闆Steffen Knöfler一起在柏林波茨坦廣場劇院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的演出。Knöfler經營一家熱電聯產系統規劃公司。

作為音樂人,Kessler特別關注現場演奏的神韻樂團。她稱讚道,「樂器的組合非常美,與舞蹈配得天衣無縫,而且非常有趣,我在歐洲通常聽不到這樣的聲音。」

回味剛才的演出,她讚嘆道,「真的讓我一種進入了另一個時空的感覺,時間就像靜止了,我好像掙脫了時間的束縛。這是(神韻)音樂對我的最主要影響。我覺得音樂本身就是永恆的。」

丈夫Knöfler笑著說,「我完全贊同太太所說的。」 同時,他還強調自己對神韻舞蹈的喜愛,「我覺得舞蹈非常好,那繽紛的色彩。我之前沒想到演出會包含這麼多舞蹈,我真的很喜歡,很慶幸能來觀看演出。」

Knöfler還表示,「舞蹈編排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演出中的動態天幕,我也很喜歡,嘆為觀止。那種動畫(動態天幕)與現實(舞台)的銜接,也讓我為之驚嘆。之前,我從沒見過。」

最後他們都表示,一定要告訴親友,「來看演出!」神韻是那種必須去現場好好體驗的演出。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