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與合作的教學方式 哪個好?

曾文


【正見網2006年04月07日】

這些年許多老師喜歡以學生分組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予度與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老師講學生聽的僵硬形式,讓學習的情境更生動活潑,學生上課不再那麼的枯燥。

然而這形式卻很容易鼓動、放大孩子們的競爭心理,學習的樂趣與成就來自「贏」過他人,久之,敗者的妒忌心理也出來了,勝者洋洋得意的顯示心也越來越強,而不論勝敗者爭鬥心也強盛起來。

這種教育方式,是得不償失的。

古人云: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從教育的立場來看,我們怎麼教出其爭也君子的學生來?

從道理來看,要讓人越不自私,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總是關心別人,當一個人習慣於關懷他人,他就越不會多想、想重自身的利益,他也就越不自私了。那麼教育就應當形成這樣的環境,一個非競爭而合作的環境。

比方說,當一個學生在某個學習環節上出了問題,可以鼓勵其他的孩子幫助他,過去的小老師的方式約略有這樣的意思,但形式上不用如此僵化。重要的是教育者本身要非常明白知道,這種作法並非為了快速的解決問題,或是減輕自己的工作量,而是為了創造一個能夠讓孩子體會關懷與幫助他人的環境,並有機會在實踐中因所遭遇的困難,而更能體貼、體會他人,更能為他人設身處地想。

而其實呢,如果一個教育者不把自身的教育工作,設定在知識的教導與生活管理而已,同時更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做法,對孩子的人格、心靈的影響,或許才是更好的教育的基本態度吧,而因此也必然會衍生出不同的做法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