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典字:「法」

宜希微


【正見網2006年11月21日】

我們講文字的法則,就用“法”字起頭,第一個字說來總有點費事,但是“法”字的由來挺有趣,有段故事說說……


金文 小篆楷體

這是現在使用的“法”的原字,“灋”由水、去、廌三個“文符”組成。先說“廌”(音至),廌相傳是古代黃帝打敗蚩尤後,神送給他的神獸,外形像牛的獨角 獸,具有分辨忠直的神性。那個時代人們一起爭執,往往事件的表面難以判斷,廌就會用角去觸動那個動機心念不正的人,做錯的人就會回去反省自己,同時教化人 們知道什麼是正直的行為。所以黃帝執政百年風調雨順,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是個道行天下的時代,信天信神的人心思純樸,按著天道行事。隨著人心思愈來愈復 雜,私心漸漸增多,廌獸神就在人間待不了,但是是非曲直以人心評斷的概念就留給人們,我們文化裡就有了“法”的概念。


鹿
(甲骨文中廌對照鹿,看出廌是獨角)

所以“法”字從水、去、廌,“水”代表著基準,意味著法的基準、內涵是神留給人。“去”的象形字意是遠離的意思,就有離去、去除的涵義,除去不直、不正, 這就呈現“法”字的內涵、意義。後來字演變的過程從篆體變成隸楷時把“廌”去掉了,就成了現在通用的“法”字了。從表面就看不出來其意義。


金文 楷體

附帶說說另一個相關字“ “(音箭),當時神授廌給黃帝時,黃帝立刻就問:“給這神獸什麼樣的食物和環境呢?”神告訴黃帝說:“食 ‘ ’,夏處水澤,冬處松柏”。廌吃的是一種稱為“ ”的草,這個特別給神獸吃的草,後來字的動詞就有推薦、進獻的意思,如薦引、薦饈等。這個字在簡體字就被去除,併入“薦”,“薦”字的外形是一個孩子手捧一堆草,動詞強調了動作,其實”薦”字中的草字頭指的還是“ ”,因為手捧著挑選出薦草,雜草多了意即選取不力。古文字中神的部份去除了,薦舉內涵著重審慎、莊嚴的態度就漸漸消失了。


其實”法”還有另一個原始的古體字―“佱”,從亼 (音集)、一、止三個文符,這個字就比較好解釋。這字體關鍵就在“正”字,我們下一個字就細說“正”,先簡單概說:“亼”本意是集合的意思(這個文符以後 細說)。匯集所有的正行就是法,法的作用就是歸正!很簡單的就把“法”涵意展現在字上。

這裡可以看出,中國文字看似繁複,其實是幾個基本“文符”不同組合能變化不同字。所謂的“文者物之本象”,指原始的符號;“字者孳乳而浸多”,“字”外形就是屋裡育子,指由“文”生“字”,“字”用來孕育後世子孫文化,所以“獨體為文”“合體為字”。這個認識字的原則,學習漢字就能以簡馭繁,易學易記。因此我們介紹字時,同時解說基本的文符,結構性學習就比強學強記容易。這裡說的文符與常用的部首在概念有點不太一樣,主要是想善用古文(甲骨文、金文、籀篆)中文的原始圖象,以直觀記憶學習,同時連貫文與字、字與字的關聯性。

“正文典字”是針對中文教學提出的概念,對像擴及非中文母語的人們,文字裡刻印我們祖先的宇宙時空觀、人體生命觀,這是當今文明唯一走過歷史、貫穿古今的文字,這個宏偉龐大文化資產本來就該屬於全人類。

何為“正文典字”我們從“法”字一個個說起,因為將來很多民族的人要學法……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