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代之《慶善樂》

茹之


【正見網2007年03月28日】

《唐會要》卷三十三記載: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臨幸慶善宮(今陝西武功西北,高祖舊宅),這裡曾是太宗誕生之地。太宗故地重遊,感慨萬千,在隨後宴請大臣的酒席上,賦詩10首,抒發了 「況茲承眷德,懷舊感深衷」的懷舊之感和「垂衣天下治,端拱車書同」的喜悅。後由隨行的起居朗呂才製成樂曲,稱為「功成慶善樂」,所用音樂為西涼樂,並編制了舞蹈,故又稱「九功舞」。

舞蹈由六十四名兒童表演。舞者頭戴進德冠,身穿紫色寬袖的裙襦,黑髮皮履,動作安徐飄逸,閒靜幽雅,以表達太宗仁義治國的德政,天下太平的理想。

《國史異纂》說:「《慶善樂》,長袖曳屣,以象文德。鄭公見奏《破陣樂》,則俯而不視;《慶善樂》,則玩之不厭。」

唐太宗時期的國家慶典等重要日子,都要表演《破陣樂》和《慶善樂》兩個舞蹈。高宗時祭祀用的文舞也是《慶善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