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向雄不為戎首(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5月04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向雄(1)為河內主簿(2),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劉准(3)橫怒,遂與杖遣之。雄後為黃門郎,劉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4)聞之,敕雄復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詣劉,再拜曰:「向受詔而來,而君臣之義絕,何如?」於是即去。武帝聞尚不和,乃怒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雄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臣於劉河內,不為戎首(5),亦已幸甚,安復為君臣之好?」武帝從之。(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注釋】

(1) 向雄:字茂伯,晉河內山陽(今河南省修武縣西北)人。有節概,官至河南尹,賜爵關內侯。
(2) 主簿:官名。漢以後,在中央或地方官府中,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
(3) 劉准:字君平,沛國杼秋(今江蘇省蕭縣西)人。少以清正稱。擔任河內太守、侍中、尚書僕射、司徒等官職。
(4) 武帝:即司馬炎。字安世,司馬昭之子。司馬昭死,嗣為晉王,後篡魏稱帝,國號晉,以洛陽為首都,在位二十六年。
(5) 戎首:指挑起爭端的人。


【語譯參考】

向雄在擔任河內主簿時,有一件公事與他無關,而太守劉准對他發脾氣,打了他一頓板子,且免除他的職務。向雄後來做了黃門郎,劉准做侍中,但兩人見面都不互相交談。

晉武帝知道了,下令向雄對劉准修復原來上司與部屬的友好關係,向雄不得已,只好去見劉准,再拜之後說:「我奉皇上的旨意而來,但我們上司與部屬的關係早已斷絕。你說如何?」說完隨即離去。

武帝聽說兩人尚未和好,生氣的責問向雄說 :「我命令你去重修原來上司與部屬的友好關係,為何還是不相往來?」向雄說:「古代的君子,用人時以禮相待,不用人時也以禮相待;現在的君子,用人時就好像是要讓他坐在膝蓋上,不用人時就好像要將他推入深淵。我對劉准,不去挑起事端就已經很好了,怎麼能和他重修上司與部屬的友好關係呢?」武帝只好聽他的話了。

【研析】

向雄和劉准因一場誤會,導致兩人有了心結,後來兩人相遇,都不交談。晉武帝在得知兩人間相處的問題後,要求向雄與劉准重修以往的友好關係。向雄礙於皇上的旨意,只好去見劉准,但只表明兩人關係已斷絕一句話,即離去。武帝在得知兩人仍未修好後,責問向雄。向雄以古代的君子與現在君子作為的不同,表明他未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做法已經夠好了,不可能再進一步的重修舊好。武帝在聽完向雄的一席話後,覺得有道理,也就不再勉強向雄了。

人與人的交往,難免會產生恩怨情仇。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以牙還牙,以怨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造成彼此間的仇恨更大。如果能採取寬容的作為,以德報怨,化解恩怨,對於雙方而言都是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延伸思考】

1、如果你是向雄,你會採取什麼態度去面對劉准?
2、在獎懲一個人時,應該謹慎查明,才能真正達到獎懲的目的。如果事後發現做錯了,也應該勇於認錯。如果你是劉准,在知道真相後,你會如何面對向雄?
3、歷史上有哪些人物是採取以德報怨的作法。你對以德報怨有何看法?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 1996年)
2、http://www.minghui.org 明慧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