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幸福・財富

靈兒


【正見網2008年05月22日】

宋朝的晏殊,從小就誠實善良且聰明好學。七歲時,文章就寫得很好了。十五歲那年,晏殊因聰明過人,被縣令作為神童,推薦給真宗皇帝。晏殊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試,但他執意要參加科舉會考。他認為只有會考所反映出的成績,才算是自己的真實才學。主考官同意了晏殊的要求,決定讓他同三千一百多名舉人一起會考。考試開始了,當考題發下來的時候,晏殊一看題目剛好是做過的。他拿起毛筆,想了一會兒,就舉起手對主考官說:「大人,這個題目我在家已經做過了,如果再做一遍,這不就是弄虛作假了嗎?請您另外給我再出個題目做,好不好?」考官聽了,同意給晏殊另外再出一個題目。

別人看了可能覺的此人太傻了,說不定在內心笑話他呢。可是別急,再看下面結果如何:晏殊拿到新題目,反覆看了看,思考了一會兒,就拿起筆來一氣呵成。考官驚呆了,覺的此人文思敏捷,真乃奇才。晏殊要求參加會考和重新出題的誠實行為,受到人們的敬重,不僅在考生中傳開,也傳到了宋真宗那裡。宋真宗馬上召見了晏殊,稱讚說:「你不僅有真才實學,更重要的是,具有誠實不欺的好品質!」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朝廷、府州縣衙,或者是買賣作坊商鋪,用人的第一標準是看其道德品質。如果一個人能耐再大,本事再多,道德品質不好,也沒人任用。晏殊因為有誠實不欺的好品質,後來得到朝廷的重用。

有誠信和高尚的品德會得到財益,所以財也應善取、善用。孔子說:「見利思義。」(《論語.憲問》)又說:「見得思義。」(《論語.季氏》)愛才之心,人皆有知。但是不能為了私利做違背良知和道義的事,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今社會,有人為了自己過得舒服,肆無忌憚的去傷害別人。這種行為在聰明的人眼裡看是最愚昧的。

有這樣一件真事:農八師石河子中級法院的一個領導吳軍,曾於07年6月20日左右接手了非法判決法輪功修煉者的案子,同時許給他豐厚的獎金。因他家人知道法輪功教人按照「真、善、忍」的標準做好人。修煉者都是善良無私的好人。所以他母親勸告他不要接這個案子,可吳軍不聽勸告,說什麼:「能把我怎麼樣?錢不拿白不拿。」為此事家人都快和他鬧翻了,為他感到丟人。同事勸他也不聽。不相信會有報應。結果兩天後,在辦公室一頭栽倒,被迅速送往二醫院搶救,最終於醒來後的第二天死於腦溢血。他是家中的獨子,就這樣扔下妻兒、母親走了。他母親都認為這是遭了報應。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這種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甚至生命基礎之上的人,早已失去了先天本性的純善。本想在物質上享有短暫的所謂「幸福」,卻不知道自己是在與真正的幸福背道而馳。自古至今都有很多善惡有報的例子。正所謂人心易昧,天理難欺。只有誠實而高尚的道德品質才是通向財富的君子之路。有很多人體悟到無憂無慮善始善終才是幸福。做人應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其實錢再多也就是一日三餐,盲目的人終有一天會發現用出賣良心換來的錢是得不到幸福的。

談到幸福,人活著追求名望、財富和利益最終結果是什麼呢?不過是為了過得平安幸福而已。殊不知幸福更多的是來源於物質與精神。其實二者是一性的。有了寬容和為別人著想的無私的心,看到別人好時會感到自己也很幸福。因為精神好,所以物質身體也會顯的健康硬朗。重個人私利的人,往往為了算計和享受一時的所謂「物質生活」日夜操勞,甚至是深夜難眠。最終將自己的身體搞的渾身是病。即使有了名利,也只能是躺在醫院裡忍受病痛的折磨。幸福是建立在高尚道德的基礎之上的!

說起財富,倒讓我聯想到神韻藝術團的新年演出中一個耐人尋味的節目《黃粱夢》。講述一個書生遇一位道士點化其修行,但因書生醉心功名,便婉言謝絕了修行之事。道士為點化書生給他演化了一場夢境。夢中書生功成名就,官運亨通,連晉官級。還娶了美貌佳人,妾婢成群,人才兩旺,兒孫滿堂,可謂春風得意。但最後卻因貪贓枉法而被抄家處斬。夢中經歷人生幾十年沉浮,夢醒時,一碗黃梁飯才剛剛做熟。立馬風雪之後,書生不禁仰天長嘆,人生如夢似流水,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升降沉浮,亦是榮辱無常。幾十年不過一瞬間!於是跪拜道人為師出家修行。既然財富只不過是過眼煙雲,又為什麼要去做那些損德不利己的傻事呢?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5382)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