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天人合一觀(六):五行的屬性

治平


【正見網2008年09月13日】

第2節 五行的屬性

在《尚書》中,五行二字最早出現的文字記載就具有天人感應的神秘性,商大師箕子說:「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的屬性,及其滋味古人完全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意志和規定。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這是五行的特性。「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是指五行的滋味。故水向下滲透,火向上燃燒,彎曲伸展的木味酸,熔鑄的金味辛,化生百穀的土味甘。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 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第3節 五行的相生與相剋

所謂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其有促進、助長和滋生作用。相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五行的相生如木,可以取火,木能生火,木頭燃燒之後變成灰土、灰燼、塵土,故火生土,金、銀、銅、鐵從土中來,地下的金屬礦產,所以土生金,金被熔化後是水樣液體,山洞裡在有礦石的岩洞裡邊滲著水,故金生水,而樹木又離不開水而生長,故水生木。

五行分別與五方,四時相配,按四時節序流變,明確的體現出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關係。

五行相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木能吸取土中的養分,過多的木能破壞泥土的平衡。

所以說木克土,土能擋水,水來土掩. 土克水,水火不容,水能滅火,所以說水克火。

火能熔化金屬,故火克金。 金克木,刀、斧砍樹、鋸木。即「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言,不可勝竭。」

伐、滅、缺、絕都是限制、制約的意思。

第4節 五行的相侮與相乘

在五行生剋的關係中,每一行都與其它四行發生聯繫,從而具有相生方面的「生我」、「我生」,相剋方面的「克我」、「我克」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的相生關係又稱母子關係。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五行的相剋關係又稱「所勝」,「所不勝」的關係。

五行中各行是聯繫的,不是孤立的,是相互間密切關聯的,不可分開的。五行除了生克關係外,還有乘侮關係。「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足,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就是相剋太過,超出正常的制約程度。

例如,木氣太過,則乘虛乘土,並恃強反侮金;木氣不及,則金乘虛乘,土恃強反侮木。五行之間的乘侮,是事物失去在正常協調關係的一種現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中違反規律的一種表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