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起源於大質量星系碰撞

莫心海


【正見網2010年03月29日】



中心隱藏著類星體的星系
圖片來源:: NASA/ESA/Hubble Heritage (STScI/AURA)/A. Evans (U.VA/NRAO/Stony Brook U.);
E. Treister/K. Teramura (IfA/U.HI)

據2010年3月25日科學雜誌在線報導,經過分析200個遙遠星系的紅外線,可見光和X射線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起源於兩個大型星系的碰撞和它們的中心黑洞的融合。新的觀測還顯示這類碰撞比原先認為的更加普遍。

類星體在上世紀50年代被發現,全稱是類星體天體(quasi-stellar objects)。類星體的大小和太陽系相仿,但是它發出的光卻遠強於一般星系,而且能持續上億年。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到底是什麼機制使類星體能發出這麼強烈的光。他們首先懷疑是因為星系中心黑洞吞噬星系中心附近的物質所至。但是很多有中心黑洞的星系,比如我們銀河系,並沒有類星體。

上世紀90年代,一些天文學家注意到被龐大塵埃雲籠罩的一些星系中心也似乎發出和類星體相似的能量後,開始懷疑可能有很多年輕的類星體被塵埃遮擋住了。

夏威夷大學檀香山分校的天文學家埃塞基耶爾.德累斯特(Ezequiel Treister)從一萬張哈勃星系照片中選出200個星系,用錢德勒和斯匹哲望遠鏡分別在X射線和紅外線波段觀察它們被塵埃雲遮擋的中心區域。新的觀測顯示所有這些星系的中心都隱藏著類星體,而且從星系的形狀判斷,這些類星體全部起源於兩個星系的碰撞和中心超級黑洞的融合。

這一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2010年3月25日的《科學》雜誌在線版上。

參考資料: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0/03/galaxy-collisions-give-birth-to-
.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巨變中的宇宙

正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