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子媳純孝雙親,事跡感人至深!

羅誠


【正見網2010年06月10日】

崇明鎮有一家姓吳的夫妻,生了四個孩子。因家裡實在窮得揭不開鍋,只好賣掉四個孩子,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

這四個孩子,都分別在四戶富貴人家當奴僕,勞動踏實,勤懇。長大了之後,都自立贖身,並且都娶了媳婦,和父母一起居住,奉養二老,十分孝敬。

開始是四家每月輪養父母。時間久了,兒媳們說:「一月輪養一次,就要等三個月後,才會輪到自家侍奉老人,心中惦念父母,很是歉疚。應該改為每天輪養。」

於是便實行一天輪養一次。

但是,後來還嫌輪養的間隔仍長,又改為,每餐輪養一次:如早餐在老大家,中午則在老二家,晚餐在老三家,第二日早餐在老四家,周而復始。每逢初五、初十,四個兒子,共同擺設宴席在中堂,父母向南坐,四個兒子和孫子東側坐著,四個兒媳和孫媳坐在西側,輪流向二老敬酒祝壽。

二位老人吃完飯後,兒子們請老人打開旁邊的一個柜子,柜子裡面,四家各放置了一串錢,共四串錢;老人每次隨手取出一串錢,到集市上買點心、取樂,隨心所欲。柜子裡的錢,從來都沒有少過,他的四個兒子,總會暗地裡不斷補齊四串錢。

兩位老人,偶爾去朋友家遊玩,有時下棋,有時小博。四個兒子了解到他們去的地方後,便秘密拿出兩三百文錢,交給老人的朋友,叮囑他要輸給老人。二老贏了錢,當然就特別高興,他們拿著贏的錢,就買吃的東西回家,給小孫子們吃。時間長了,他們二老也知道是兒子們暗地裡特意安排的。

二位老人歡天喜地,一家人也都開心得很,全家到處都洋溢著喜悅吉祥的氣氛。

以前有個人叫子輿的,說:「曾子養志」,大概就是這樣吧?老人活到九十九,他的妻子九十七,長子七十七,次子七十六,其餘也是白髮斑斑了。他們五代同堂,膝下有二十幾個兒孫。

崇明鎮的劉先生,在吳家門口,貼了一幅對聯稱讚:「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兒孫繞膝!」這難道不是人生第一大樂事嗎?

凡是為人子女的,都應該這樣竭力盡孝,及時奉養父母,人生喜的在這裡,擔心也是在這裡啊。君不見那些失去父親的人嗎?他們想要孝敬父親卻不能呀?君不見那些失去母親的人嗎?他們想要孝敬母親,卻沒辦法呀?那些父母都過世了的人,當年他們的勞累養育之恩,只能夢裡報答了,又有什麼可說呢?

現在有人身居高官,拿著豐厚的俸祿,生活條件很好,可惜父母卻沒能享到他們的侍奉。為人子者,當何以堪?

回憶當年貧困時,父母又沒能享受歡樂,現在祭奠他們,但是他們埋在黃土之下,既使拿出許多美酒,灑地而祭,哪有一滴,能到九泉之下父母之口啊?這不更讓失去父母的人,悲痛不已嗎?眼淚哭幹了,繼之以血,又如之何呢?

(事據清代曾衍東《小豆棚》)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