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12月25日】
【原文】
夏桀(1)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後辛(2)之菹醢(3)兮,殷宗用而不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4)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5)。夫維聖哲(6)以茂行(7)兮,苟得用此下土(8)。瞻前而顧後兮,相觀(9)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戰國楚.屈原〈離騷〉(據《楚辭.卷一》引)】
【註解】
(1)夏桀:夏朝末位君主,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後為成湯所敗,夏亡。
(2)後辛:指商朝亡國之君紂王。
(3)菹醢:音居海,古代一種殘酷的刑罰,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
(4)繩墨:原指木工取直的工具,後比喻法度、規矩。
(5)錯輔:安排輔助的人。
(6)聖哲:指具有超人道德才智的聖人或賢人。
(7)茂行:美好的德行。
(8)下土:天下。
(9)相觀:觀察。
【故事闡述】
夏桀的行為違背正道,終於遭受亡國禍殃。商紂把忠臣剁成肉醬,殷王朝因此而不長久。商湯、夏禹都嚴明而又恭敬,周朝賢王都講究治國之道而謹慎周密。他們都薦舉任用有賢德才能的人,遵守法度而無偏差。
皇天對人公正無私啊!看見有德的人就安排讓他成為輔佐大臣。只有具備美好德行的聖人賢哲,才讓他享有天下,治理四方。觀看前後朝代啊!再細察天下的民情,不曾有過不義的人可以重用,不曾有過不善的事可以推行。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臣,原本在朝廷受重用而任要職,後遭小人讒言被流放邊疆,因為憂國憂民,就寫了這篇〈離騷〉,來表明自己愛國心志。後來,原文中「瞻前而顧後兮」被演變簡化為「瞻前顧後」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行事考慮周密而精細,或形容做事顧慮太多而猶豫不決。
【討論】
(1)夏桀、商紂為甚麼亡國?商湯、夏禹為甚麼能國富民安?
(2)屈原為甚麼要寫這篇〈離騷〉?
【造句練習】
例:他做事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所以這次發表會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例:你想要成功推展這個活動,就要瞻前顧後審慎處理好每個細節。
【相似成語】
謹小慎微;三思而行;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課後時間】
在下面四字成語中,請找出多餘的字刪除並重組。
( )往前一直行進∶比喻意志堅定,勇往直前。
( )盡前功棄後勞∶將以前辛苦建立的功勞,全部廢棄。
( )顧安全大局面∶指顧慮整體的利益,使不受損害。
( )看見利義忘本∶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參考答案∶
一往直前、前功盡棄、顧全大局、見利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