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3月01日】
【原文】
烏合之眾,初雖有權(1),後必相吐(2),雖善不親也。殺生之柄不制於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管子》逸文(據《意林.卷一》引)]
【註解】
(1)有權:變通的理念。
(2)相吐:互相唾棄。
【故事闡述】
管子(?~西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開始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宰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霸主,桓公尊稱他為「仲父」。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注重經濟管理,他曾說:「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久了就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彼此唾棄。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因為沒有真心相對,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而在屬下或幕僚,可說是暫時依附、沒有權勢的領導者。」後來「烏合之眾」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討論】
(1)管子有何功績,被齊桓公尊稱為「仲父」?
(2)為何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成就不了一番事業?
【造句練習】
例:棒球隊的成員原本是烏合之眾,經過三個月的集訓,已能代表學校出去比賽了。
例:看他們來勢洶洶,氣勢浩大,沒想到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三兩下就被擊垮了。
【相似成語】
一盤散沙、瓦合之卒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1.烏合之眾>()
2.鴉雀無聲>()
3.懸崖勒馬>()
4.異想天開>()
參考答案:
1.眾說紛紜 2.聲名大噪 3.馬不停蹄 4.開門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