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4月01日】
【原文】
〈黃鶴樓〉、〈鬱金堂〉皆順流直下,故世共推之,然二作興會適超而體裁未密,丰神故美而結撰非艱,若「風急天高」(1),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於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髮不差,而建瓴走阪之勢,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然非初學士所當究心,亦匪淺識所能共賞。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近體中・七言》)
【註解】
(1)風急天高:指唐代杜甫所作之〈登高〉詩,其首句為「風急天高猿嘯哀」。
【故事闡述】
明代胡應麟所撰《詩藪》一書,是以個人觀點評論周、漢以來,至於六朝、唐、宋、元、明的古體與近體詩,遍論歷代作者的優劣。此篇所論即是唐代杜甫作的〈登高〉一詩。這首詩是一首七言律詩,內容為:「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此詩不但每一個句子都合於詩律,甚至是每一個字都不偏不倚地恰到好處,因此全詩首尾貫通,氣勢流暢。猛然讀來,感受不到刻意作對的工巧,細細剖析之後,才會發現其實每一字都對得絲毫不差。胡應麟稱此詩的用字與造句只有杜甫一人作得出來,不但前無古人,而且後無來者,所以盛讚其為曠世之作。胡氏認為杜詩鍛鍊字句,使其合律,故全詩可說是「一意貫串,一氣呵成」。胡應麟文中的「一氣呵成 」就用來比喻文章的氣勢流暢,首尾貫通;後則又引申用來比喻事情進行得順暢緊湊而不間斷。
【討論】
(1)《詩藪》一書為何人所作?評論哪些朝代的詩?
(2)《詩藪》一書對杜甫的〈登高〉評價如何?
【造句練習】
例:為了怕靈感中斷,他一連三天,足不出戶,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這首歌的旋律。
例:這篇文章一氣呵成,讀來真是令人大呼過癮。
【相似成語】
一揮而就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一氣呵成>()>()>()>()>()
參考答案:
一氣呵成>(成竹在胸)>(胸有成竹)>(竹報平安)>(安步當車)>(車水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