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拾珠璣】記先夫人不殘鳥雀 (蘇軾)

幸紫


【正見網2011年04月20日】

【白話試譯】

我年少時所住的書房前面,有竹子、柏樹和各類雜花,密密叢叢的長滿庭院,許多鳥兒都在上面築巢。

母親武陽君不喜殺生,家裡的兒童婢僕,都不准捕捉鳥雀。過了幾年,鳥雀都築巢在低枝上,只要低下頭,就可以看得到巢裡剛出生的小雛鳥。又有桐花鳳四五隻,每天飛翔聚集在竹叢花木間,這種鳥的羽毛,非常珍貴奇異,難得看見,而且性情很馴良,一點也不怕人。鄉裡的人看到這種情形,都以為是件稀奇的事。

這沒啥其它原因,凡物,只要誠心相處,不加嫉害與歧視,即使不是同類,也能獲得它們的信賴。有個鄉下老人說:「鳥巢築得離開人太遠,它們的卵和雛兒,就有受蛇、鼠、狐狸、鴟、鳶等侵害的憂慮。人既然不殘殺它們,那麼自然和人親近的緣故,為的是要免去這種禍患啊!」

照這樣看來,後來鳥雀的巢,不敢築在近人的地方,恐怕是以為人比蛇、鼠一類更殘忍的緣故吧!「苛刻的施政比老虎更兇猛」,這句話的確是不錯啊!

【原文】

吾昔(從前)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築巢)其上。

武陽君(蘇軾母親的封號)惡(討厭)殺生,兒童婢僕(女傭叫婢,男傭叫仆),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剛出生的小鳥)可俯而窺也(低下頭來就可以看得到)。又有桐花鳳(鳥名,軀體像鸚鵡而略小,羽毛五色而綠色為多,性極馴)四、五,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珍貴奇異)難見,而能馴擾(馴服、順從人意),殊不畏人(一點也不怕人)。閭裡間(鄉裡中的人)見之,以為異事。

此無他,不忮(不歧視妒害)之誠,信於異類(被鳥獸所相信)也。有野老(鄉村的老人)言:「鳥雀巢去(距離)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狸、鴟、鳶之憂,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觀之,異時鳥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為於蛇、鼠之類也。「苛政猛於虎(人畏懼苛暴的施政比畏懼老虎還厲害)」,信哉(誠然是這樣啊)!

【心得體會】

本篇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記述他母親不殺生,禁捕鳥雀,所以眾鳥不怕人,和人都很親近。主旨在說明仁愛相感,不止於同類,只要誠心共處,必能信賴相依,否則物物相殘,豈不是個恐怖世界?為政治民的人,如果不知愛護百姓,殘民自逞,那麼百姓畏之也就甚於猛虎了。

「苛政猛於虎」,語出《禮記・檀弓下》:「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通「軾」,靠在車前橫木上致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實在)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吾舅(公公,丈夫之父)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師對生的稱呼,此指子路)識(記住)之,苛政猛於虎也。』」

蘇軾引此段話證明:古人愛鳥惜物,可往後卻大相逕庭!是因為世風日下,大人寵愛子女,由著不懂事的稚童,調皮竊卵、虐雛、殺鳥、捕雀……等等行徑,不加制止與教訓,放任不管,久而久之,眾鳥吃盡苦頭,改變觀念,都以為「人害」甚於它們的天敵──如蛇、鼠之類的緣故哪!

其實萬物皆有靈,只是生命型態、溝通方式等等,差異很大,可天賦本性是能相互融通的,能知己知彼的,只是我們肉眼凡胎無法一窺奧妙!要不,現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許多前所未聞的奇情異事紛紛展現:如妙齡少女與猛獸自在生活、有人和北極熊親密冬泳、非洲部落男子帶獵豹散步、美國新墨西哥州法明頓市,一隻混血德國牧羊犬,拖著傷腿一瘸一拐地跑進當地「聖胡安地區醫療中心」的急救室中,用眼神向醫護人員求助……等。打開固有的傳統觀念、擴大你的心胸容量、放寬你的思維、視野,你會發現這個紅塵大千,又是另一番景象!

【作者】蘇軾(西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是蘇洵長子,蘇轍之兄。仁宗朝進士,直史館;神宗朝因反對王安石新政,外放,歷任杭州、湖州……等知縣;哲宗即位召還,累官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詩詞書畫無一不佳,著作甚多,詩文收《東坡全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