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棄尊位 終身不入吳

紫悅


【正見網2011年08月06日】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名謁,次子叫余祭,三子名夷昧,四子叫季札,號稱:延陵季子。他最具賢德,三位兄長都心知肚明。

於是等到吳王壽夢死了,長子謁就要把王位讓給季子,可季子始終不肯接受,謁沒法子,就跟他約定,說:「季子賢能,倘若國家讓季子治理,則吳國肯定可以強大興盛的。」於是兄弟相繼同心,每回飲食前,必定祝禱說:「使我早死,讓國祚早早傳及季子。」所以謁死後,次子余祭即位;余祭死後,三子夷昧繼承;夷昧死了,就理所當然的傳給季子???p>可當時,季子卻出使外地而不在國內。庶兄(夷昧之子)王僚說:「我也是兄長呢。」於是自立為吳王。季子出使回國後,依然敬事王僚為君,一如往常對待其餘國君一樣。謁之長子光說:「以吾父原先之意,國家當歸季子統治,如果以「後嗣繼承」之慣例來論,那麼我是最合適、也是最正當的人選了,當然該我為君,那王僚算啥?」於是暗地裡使人說動專諸,藏匕首於魚腹中,利用宴飲機會刺殺王僚,強制讓位給季子。季子說:「你殺了我的國君,我卻接受了你給的王位,那麼我與你成了共犯,參與了共謀篡位的卑鄙行為。你殺了我的兄長,如果我又殺了你,那麼就是兄弟、父子代代相互殺戮,這樣一來,咱家世代的情仇恩怨,沒完沒了,那是「無已時」哪。」因此他就去了延陵隱居,終身不再踏入吳國。

君子以其不隨便殺生為「仁恕」,以其不隨便取得國位為「道義」。那麼,要談及不以國家為私有財產,拋擲千乘土地而不怨恨,捨棄尊貴的國君之位而無忿懣,那吳國的季札,可以說無人能比啊。

(事據西漢 劉向《說苑》卷14 <至公篇>)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