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救災民 兒子中狀元

童心


【正見網2012年07月24日】

因果循環、善惡有報是客觀存在的天理。古語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意思是說天道公正無私,對芸芸眾生總是一視同仁,所以天道總是與善人同在,常眷顧、幫助善良的人,使其或其子孫獲得福報。

北宋時期,在延平沙縣有個出名的大善人,名叫祝染。他靠勤勞致富,雖然家資富有但生活卻十分儉樸,捨不得穿華貴的衣服,捨不得吃精美的飯食,但卻常年樂善好施,主動的周濟、幫助諸多窮人。

每當遇到饑荒年歲,他看到流離失所的災民就心生憐憫,想方設法的幫助他們。他在院外搭起了敞篷,安上幾口大鍋,安排專人成天煮粥、做飯,救濟四方貧困災民百姓。有生病的,甚至贈送金錢給其看病治療。數十年來,使數萬人得到他的救濟,脫離了被凍餓而死的悲慘命運。所以人們一提起祝染的善心善行,都不禁發自內心的稱讚、敬仰。

真是善心感動天和地,他命運中原本註定沒有兒子,但因為他廣積陰德,在中年的時候,上天特意恩賜獎賞,使他妻子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從小就聰明好學,青年時以舉人身份入京應試。春季即將發榜前,很多鄉裡人都夢到黃衣天使手持狀元榜,豎於祝家門外,上面寫著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施粥之報”。等到發榜一看,祝染的兒子果然中了頭名狀元。人們也更加相信善有善報的天理果然真實不虛。

有比較才有鑑別,行善施粥救災民的善人因積了大德,使兒子高中頭名狀元,那麼作惡造成中華民族八千萬骨肉同胞冤死的暴政統治者能有好下場嗎?古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是人生經驗的經典總結,更是天理公道的真實寫照。肯相信天理果報的明智者應早做決策,順應天心天理而行。

事據(《太上感應篇例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