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10月10日】
古代教育是君子之道。以奠定人的“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內涵,和基本的辨別正邪、善惡及禮儀為根本,造就的是以人為本的有正常人情感和理性的群體,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造就有著高貴品質和志向的正人君子之修身、齊家、平天下者。
正人君子之“正”是什麼?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分陰陽,陰陽進一步演化為正邪與善惡等等相生相剋的萬事萬物的對立性,而“正”就是純陽之物質及精神之理性!君子就是以仁、義、禮、智、信為修身之本,同化仁義道德的純陽思想之人。
古代社會以仁義為立國及個人修身之根本,強調的是“克己”修心的,走的是自我完善的造就君子的道路。所謂克己歸仁、克己歸真,克己而復禮,都是強調個人物慾和私心雜念克制和節制的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學識昇華的實踐,看事物首先是搞清楚事物的陰陽特性之正邪與善惡,就像中醫把藥材的陰陽特性分辨的清清楚楚才應用,把這個作為社會和國家的根本。在這個基礎上強調技能的學習,技能為副,精神層面的昇華為主,技能的提高是人精神昇華的一個途徑:德藝雙馨!
物質和精神的一統,文武之道和其它各行各業之技藝和技能都貫徹其中,所以,中國人的技藝搞懂一門就能治國安邦,奠定商朝的宰相伊尹就是一個把廚道弄通的廚師,姜子牙、諸葛亮等都是道士,治國安邦都是修道的一種途徑,戰國的一些樂師都能參政議政,日本茶道也一樣,壹理通而萬理通。這些都與現代教育有著本質的不同。
從小處而言:人好,家庭就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就繁榮;社會繁榮國家就安定富強,體現著格物致知而誠心正意為基礎的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精神本質。這是非常高明的學說:就像一台機器,質量取決於每一個零件,每一個零件都是高質量的,這台機器一定就是高質量的,社會也一樣。
中國古代教育的基礎是明“義理”,進而知“仁心”,無義者無仁,無仁者更不可能知什麼叫“寬恕之道”了,這都是在嚴格按照聖賢之道而實踐,在“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社會各個階層及朝野各種環境中艱苦的魔煉中,一步步而證悟得到的,沒有任何捷徑!這不是誇誇其談的學問和哲學,必須經過腳踏實地的實踐才能明白的“人道”而已。
所謂情義之理性,明理知恥而後進就是“義”的表現了,義理是做人的基礎,無勇者,無義!就一個“義”字而言,多少人能做到?最簡單的就是說真話,這是“行義”的基礎“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但是說真話得明白真理,辨得明正邪與善惡!這就是古代教育的重點:把人當人來造就,把一切事物當成成就和完善人道德的便利條件和因素!主次分明.......
而唯物主義主導的現代教育,把人對自我的認識和精神上的自我完善之道德昇華視為“唯心”而排斥,把對物質表面的研究和應用作為重點,把分辨事物的本質之陰陽特性的傳統學說視為封建迷信,因為這些用現代科學手段都發現不了,從而否認了萬事萬物本質的正邪和善惡的特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立場,造就的僅僅就是有奶便是娘的見利忘義之徒——這就是民國和現代的知識分子真相!
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的本質區別:古代教育是以人為本,造就和完善的是人;現代教育是把人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物慾失控沒有節制,造就的是完全不懂人為何物的機器和人畜不分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