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1月03日】
那天學法,讀到這段,忽然一念打入腦中:濟公如果和住持理論理論,會怎樣?不知怎的,當時竟忍不住笑了,還笑出了聲。過後,自己還真的認真的想了想。過去,每讀到這段,只是心裡知道,哦,這個住持就是妒嫉,妒嫉濟公的神通,毫不講理的把濟公趕出去了。知道這是妒嫉心,就再也沒有更深入的去想。這回想了:
濟公為寺裡做了那麼大的好事。應該是功勞,應該表揚,或是獎賞的。不僅沒有,反而被趕出去,這是多大的冤枉,被錯待了。憑著濟公的本事,不用別的,只略施小計,教訓教訓住持之流,那不也可以嘛? 為甚麼濟公沒有這麼做?想想,可能是這樣:第一,濟公知道,這是給自己修的。是給自己消業積德,長高功的。他雖然修的是副元神,但也受副元神控制。何況,神通是不能為了個人的利益所使用的。他知道那是自己的業所招。
而這個住持,很可憐,他沒有向內找,修自己。也就利用了他的不好的心,嫉妒心,讓他對濟公起碼是和濟公結了惡緣。 如果他能在自己產生這一念時向內找,用法來衡量自己的心底深處,發現這個嫉妒心,去掉它,不做壞事,那麼可能就提升了一個層次。
而寺裡其他的人,有的可能也出於這個嫉妒心,極力慫恿住持這樣做,或者正中下懷,暗暗高興。凡屬這樣的,在上天那裡,大概都是和主持一樣的對待。這個對待和處理不表現在我們這個空間,是在另外空間顯現的。就是德和業的增減而已。 就好比銀行的帳戶,往來帳都記得一清二楚。而那些明知不對,不主持公道和正義的,大概也要有所處置 。
試著把自己擺到濟公的那個位置:做了好事,還被錯待,冤假錯案。這個氣怎麼能忍呢?無論如何也要發發聲,說道說道,理論理論吧。做個常人,都會這樣。他沒有,那我們呢?可能總是忍不住。為甚麼?就是還是覺得自己冤,只看眼前這個空間了。但是如果自己找找自己:我做這件好事時,有沒有顯示自己的心啊?而且這樣神通大顯,是不是也破壞了人間的這個理啊?做事裡面摻雜了不好的心,那好事也會打折扣。這可能也是招來這個的原因。那麼,就是給消這個業,去這個執著的機會,怎麼還能去爭啊,辯啊,把這個消災去業的好機會推走呢?而且,出現了這樣的事,絕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我們的哪裡出了問題。還是找自己,按照法理衡量自己,比照自己。
聯想到有時候自己做了一些證實法救人的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挺辛苦,也做得不錯。心底裡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起碼是理解吧。要是有人這時還挑自己的毛病,心理就不平衡了。 這不還是求人間的東西,求人之間的理解,承認,讚賞嗎?不是還想要感情上的舒服,認同嗎?所以,這個心也是要去的。那麼這個挑毛病,不也是給自己提高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