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5月13日】
《封神演義》裡的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師弟,由於本領高強經常看不起師兄姜子牙這個糟老頭,他的爭鬥心與妒嫉心尤其強烈容易誤入歧途,這一點其師元始天尊早就看出來了,而姜子牙本性敦厚又肩負助師封神的天命,因此,一日元始天尊派遣子牙銜天命下崑崙山扶周滅紂,事畢,亦完成助師封神的使命。但申公豹無法洞察師父如此安排的緣由,自認本事遠比師兄姜子牙強上百倍,為何師父卻派師兄那個沒本事的糟老頭去主導封神而不派他前去?因此在心裡忿忿不平甚至怪師父偏心。
申公豹對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權妒嫉不已,反而迫使自己走入邪道,喪失了修道人的智慧,最後喪心病狂挑動大批高人對付姜子牙,給武王伐紂造成巨大的困難,不但違逆師意(師意就是順應天意)也違反了自己的諾言,終因惡貫滿盈被元始天尊將他的身軀填入北海海眼而死於非命,實在是愚昧至極。由此可見妒嫉心對一個人的危害極大,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和心智,甚至失去一個人的良知,是必須要去的一種噁心。修煉界更有一個規定:“人在修煉當中,妒嫉心要不去是不得正果的,絕對不得正果的。”(《轉法輪》)
申公豹的妒嫉心表現的極其鮮明與強烈。《封神演義》第三十七回裡提到: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駕土遁,腦後有人叫:“姜子牙!”……原來是師弟申公豹。申公豹曰:“師兄,你如今保那個?”子牙笑曰:“……今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況成湯旺氣黯然,此一傳而盡。賢弟反問,卻是為何?”申公豹曰:“你說成湯王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注)。”子牙曰:“賢弟,你說那裡話!師尊嚴命,怎敢有違?”……“……今聽賢弟之言,反違師尊之命。況天命人豈敢逆……”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不過五行之術,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將首級取將下來,往空一擲,遍游千萬裡,紅雲托接,復入頸項上,依舊還元返本,又復能言。似此等道術,不枉學道一場。你有何能,敢保周滅紂!……”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頭乃六陽之首,刎將下來,游千萬裡,復入頸項上,還能復舊,有這樣的法術,自是稀罕。”……南極仙翁送子牙不曾進宮去,在宮門前少憩片時。只見申公豹乘虎趕子牙,趕至麒麟崖前,指手畫腳講論。又見申公豹的頭游在空中。仙翁曰:“子牙乃忠厚君子,險些兒被這孽障惑了!”忙喚白鶴童子快化成一隻白鶴,把申公豹的頭銜著往南海去了。………南極仙翁從後來,把子牙後心一巴掌。……仙翁指子牙曰:“你原來是一個呆子!申公豹乃左道之人,此乃些小幻術,你也當真!只用一時三刻,其頭不到頸上,自然冒血而死。師尊吩咐你,不要應人,你為何又應他!你應他不打緊,有三十六路兵馬來伐你。方才我在玉虛宮門前,看著你和他講話;他將此術惑你,你就要燒‘封神榜’……我故叫白鶴童兒化一隻仙鶴,銜了他的頭往南海去,過了一時三刻,死了這孽障,你才無患。”子牙曰:“……饒了他罷。道心無處不慈悲,憐恤他多年道行,數載功夫,丹成九轉,龍交虎成,真為可惜!”南極仙翁曰:“你饒了他;他不饒你。那時三十六路兵來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就說:“後面有兵來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義。”
申公豹被仙鶴銜去了頭,不得還體,心內焦燥,子牙懇求仙翁饒恕師弟,仙翁把手一招令白鶴童子張嘴放下申公豹的頭,卻落忙了,把瞼落的朝著背脊,申公豹忙把手端著耳朵把臉磨正,睜眼看見南極仙翁站立面前大喝:該死孽障!你把左道惑弄姜子牙,使他燒毀‘封神榜’,令子牙保紂滅周,這是何說?該拏到玉虛宮,見掌教老師去才好!叱了一聲:還不退去!……申公豹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頃刻成血海,白骨積如山!”申公豹恨恨而去。
姜尚(子牙)三十二歲才上崑崙山跟隨元始天尊修道,修了四十年師父就要其下山職掌封神事宜,子牙一心想要修道成仙,對於人間的權勢富貴並不熱衷追求,無奈師父說他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能把幾十年的修煉換成人間的功名福報,即便他發願苦行、哀求師父再多作收留,師父也以其天命如此不可違拗而令其即刻下山。申公豹雖然本領比姜子牙強大許多,卻因心性不好(爭鬥心與妒嫉心過強、貪戀人間功名利祿)而未被師父派遣行使封神事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申公豹的好本領在眾神的眼中不過是一些小幻術罷了,雖然能迷惑人卻不是仙界看重的,上天重視的是一個人的心性高低:心性好的人(例如:不妒恨、不怨尤、能為他人著想、誠信篤實……)必能享有人間福份,生時封將拜相,死後歸天也能收錄封神榜中上天封神;心性不好的人(例如:妒恨心強、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為私害人、助紂為虐……)即使活著時能僥倖功成名就,如果一昧的放任自己為謀一己之私慾去傷害他人,終將自食惡果,申公豹就是一個鮮活的惡例。智者云:“善惡皆是人自選。”種善因的人上天必會給他一個好去處(也許是在世時,也許是在死後,各人自有其因緣),行惡之人其實是在自掘墳墓卻洋洋得意而不自知,豈不可悲可嘆?
因此,面對不公不義的人(事)或胡亂傷害我們的人,大可不必埋怨上天不仁、為何不懲惡反倒任其橫行?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人的一切盡在神目之下如何能逃脫?一切的結局不過就是人們自己的選擇罷了呀!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以更豁達的態度去理性的面對人生的一切境遇,不容易產生偏激憤世之情緒,更要時時警惕自己以申公豹為借鏡,勿以小能小術而驕矜自滿,妒恨他人強於自己而口出惡言誹謗,甚至為爭強鬥勝而迷失自己善良的本性;其實強爭得來的不會永久屬於自己,卻會因為恐懼失去而陷自己於險境,上天所眷顧的必定是德性好的人,現世中擁有大富大貴或大聰慧的人多數是前世積累的大德所致。
一般人經常受“好人不長壽,禍害貽千年”的繆思誤導,以為行惡者氣焰強大不但不會遭惡報還會因為懂得算計別人而得盡好處,其實是因為他們前世積累的福德尚存,若不知悔改執意行惡,等到福德用罄時必定遭逢惡報(也許死於非命,也許染上惡疾,甚至死後仍遭受無盡折磨……);又見到現世裡的好人經常受欺凌而嘗盡苦處甚至受害冤死,就以為惡人盡享福、好人反而遭受惡報,其實這也是因為他們前世曾經種下惡因與人結下冤怨才會遭逢劫難(這輩子是好人的如果在前世曾做過惡事或與人結了怨欠了債,還是得還的),天道運轉公正不偏,決不會無中生有隨意給一個人劫難或使他遭罪,一般人因為看不清事物背後的因緣關係才會被歪理所誤導。其實人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人所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在遭罪或遇到不順心如意的事情時,不應該去怨天尤人,應該勇敢、豁達的去面對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更應僅記《封神演義》帶給人們的啟示:神目如電、善惡有報由人自選,不應以惡小而輕為,常存善心天必佑之!
注∶掣肘:拉住胳膊,比喻阻撓別人做事。牽制其肘,比喻使人做事而經常故意留難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