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雪中送炭

陳必謙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2月19日】

【釋義】炭:由木材燒制而成的黑色燃料。意思是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資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近義;反義】急人之困;落井下石  趁火打劫  

這個成語,出自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宋太宗,生活相當節儉。有一次,恰逢七月酷熱,太宗突然覺得有些口渴,想喝一杯酸梅湯,剛要開口,又沒有出聲。事後,向身旁的執事太監解釋:“作為皇帝,我必須謹慎,不能為口腹之累,給百姓增加負擔。”  

轉眼冬天來了,西北風裹著雪花,紛紛揚揚,漫天飛揚,霎時間,大地一片銀白。宋太宗披著件狐皮外套,還覺得寒氣陣陣襲人,身上有些發冷,他轉身回到宮中,命人端來火盆、美酒,烤著火,自斟自飲,猛抬起頭,看到宮外大雪飄飄,他想到:“這樣的大雪天,汴梁城中,也許會有缺柴少米的人家,他們會更加難過。”想到這兒,他令開封府尹(首都市長)進宮,命府尹立即帶上木炭和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家,解決燃眉之急。  

開封府尹立帶三班衙役,備好糧食木炭,送給貧困人家和孤寡老人,受救濟的人,無不萬分感動。於是,在歷史上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