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考期寧錯過 必還金手鐲(共八文)

嚴謹 整理


【正見網2014年06月19日】

一、諸葛亮主動公布私人財產,並保證不貪污!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蜀國的開國大臣。先主劉備死後,他給後主劉禪,呈上一份奏表,奏表裡說:“微臣在成都,祖上留下原有的桑樹八百棵,薄田千五畝。我全家人的生活,已經足夠。微臣我又在外做官,吃的穿的,全部由朝廷供奉。因此,我不會去辦其它生財營業,來積累財富,圖謀使家業顯赫的事。我就算是到死,也不會讓家裡有過多的布帛,在外有過多的錢財和產業。”

諸葛亮死後,人們察看他的實情,果然,情況就跟他奏表裡說的一樣。

諸葛亮在外奔波一生,完全是為國為民,確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先主劉備,曾經讚譽諸葛亮為“奇才”。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如果不是他,蜀國四十四年的基業,是難於成就的。

劉備死前,就曾經對諸葛亮說:“嗣子劉禪,如果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昏庸無能,你就取代他自己做國君。”劉備這樣說,看來他還沒有真正深入了解諸葛亮的清廉潔正和道德禮義啊,雖然劉禪並不睿智,但諸葛亮這樣的一個人,他怎麼會越位自做國君呢?!

二、合浦還珠的啟示

漢朝時,孟嘗做了合浦的太守(太守:又叫剌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合浦不產穀物,但海裡產珍珠,老百姓以此為生。以前的太守都非常貪婪,責成農民去采求珠宅,貪得無厭,海裡的珍珠都怕了他(以前的貪婪太守),漸漸都遷徙到交趾這個地方去了。

這樣一來,合浦的珍珠少了,外地的商人們,也不再來此地了。當地的人們生活,便窘迫、貧困、破敗下來,甚至出現了有人餓死在道邊的事。

孟嘗上任後,清廉節儉,勤政務實,革除以前的弊病。不到一年,遷徙的珠子又回來了,老百姓像從前一樣安居樂業,商賈往來,又像從前一樣,流通繁榮起來。孟嘗被人們奉為神明。根據兩漢那些奉職守任的官吏所說:“合浦那裡的人多得啊,就像春天踏青登台那樣的擁擠。怎麼會出現這個景象呢?是因為孟嘗用德行把他們召集來了。”

孟子說:“如果官吏從人們手中奪利,這個國家就有危險了。”從合浦的情況變化來看,因為從前的官吏太貪心,以致商賈不通,遠人不來,孟嘗到了那裡以後,革除弊病,人丁興旺,商業繁榮。那些為官之人,為什麼就不好好學他呢?

三、封絲待還

山濤是晉朝時代的人,他心胸氣量很大,不同於常人。年少時候,他就經常與當時非常有名的阮籍等賢人,在竹林遊玩,清談吟詩。成年後,任職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吏部長官,主管全國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那時,有個名叫袁毅的人,在鬲縣做縣令。袁毅這個人,人品極差,非常貪婪,常常拿了貪污的東西,去賄賂朝廷大官,以求美名和升官。有一次,他送給山濤一百斤絲。山濤不想表現得與當時的時風世俗不合群,但又不想跟當時的官場風氣有染,就把絲原封不動地放在了閣樓上。封存不動,等待時機,以便原物奉還。

後來,袁毅的劣跡敗露,凡是受過他賄賂的人,都受到了檢舉和處理。山濤就把閣樓上的絲拿出來,交給執法官吏,只見當初袁毅送的這一百斤絲,全部落滿了塵埃,再看看封印,還完好如初,可見山濤根本沒去動過它們,檢察的官吏很是吃驚,都認為他無罪,還盛讚他有高潔的品質。

四、君子見利思義

南北朝時代,南方的梁朝有個人名叫甄彬。一次,他拿著一束苧麻去寺廟的錢庫典當,後來他贖回了這束苧麻,但竟然意外地在苧麻中發現了五兩金子,甄彬就跑去送回給寺廟錢庫了。

梁武帝在還沒做皇帝時,就聽說了這件事。等做了皇帝,就選拔甄彬到四川省郫縣,去做縣令了。當時一起去的,還有其它五個人,梁武帝都一一告誡他們要廉潔,要謹慎。到了甄彬面前,梁武帝卻這樣說:“寡人以前就聽說過你拾金不昧的事,所以,我就不用再叮囑你什麼了。”

甄彬到了郫縣,果然廉潔奉公,做得非常好,成績更大,政聲極佳。

許止淨評論這件事說:“傳經裡說:‘君子的眼睛裡,看見的都是美好事物;小人的眼裡,卻只能看見卑瑣的東西。’苧麻裡發現金子,君子看到利益時,會想到禮義,所以他們能品德高尚,身名俱正;而小人一見到利益,就忘記了禮義,結果不但名聲毀壞,而且一點好處也得不到。”

五、兩個太守的對比

南北朝時代,陳朝有個名叫孔奐的人,他被貶官到晉陵這個地方做太守。他清白自守,上任之時,妻子兒女統統不帶,自己乘了一隻小船到了官府。上任後,他把所得的工資俸祿,隨手就分給了那些老弱病殘和急需幫助的人,老百姓都讚譽他為“神君”。

他的朋友殷綺,見他生活簡樸,就送給他一套氈服。孔奐說:“我身居太守之位,本身就有俸祿,難道還不能買這些東西嗎?現在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我一個人搞特殊,鬧享受,怎麼能行呢?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實在不必如此。” 另外,到晉陵做太守的還有一個人,名叫孔休文。他年少時候就死了父母,由叔父養大。永定年間,他也被貶官到晉陵。晉陵是個大省,雖然經歷外賊侵擾,但仍然地廣人眾,物產富足。孔休文的俸祿有二千石,已經很高了,但他仍然經常向百姓勒索財物。

對比起來,孔奐乘小船上任官府,把自己的俸祿,送給那些有需要的人,他的品行是多麼高尚啊!難怪他會拒絕朋友的氈服。

看來,官員的廉潔或貪腐,與他們的收入多少,並無關係;只在於個人的心性優劣而已。

六、父老揮涕,杯水餞行!

隋朝時,有個人叫趙軌,是一個小官。他的鄰居有棵桑樹,結滿了桑葚,果子成熟後,落到他家院子裡,趙軌就把果子拾起來,全部送還人家。

後來,趙軌在原州做了掌管軍隊的官職,有一晚,出去巡邏,他騎的馬狂奔起來,把農民田裡的莊稼踐踏壞了。趙軌把馬制服後,就一直呆在田裡,等待天明。天亮以後,他找到莊稼的主人,給了賠償的錢,才離去。

後來,趙軌要到朝廷任職了,離任時,老百姓都來給他送行,他們流著眼淚說:“大人清廉若水,所以我們都不敢拿酒來送別您。請您喝了這杯水,再上路吧!”趙軌就笑著,把那杯水喝了。

桑葚是很不值錢的東西,而且是它自己掉到地上的,但趙軌卻把它拾起來,還給主人。田裡的禾苗,本來是馬兒不小心踐踏的,而且當時是夜晚,看不清,但趙軌卻按損失的程度,給了田主賠償。他的品行高潔啊,老百姓對他“杯水送行”,不只是讚嘆趙軌品質如清水,更是暗含著他對老百姓的德澤如水般常流啊!

詩曰:
趙軌酬損,
駐馬待明;
父老揮涕,
杯水餞行!

七、收回己房,出彼金帛!

五代時,有個叫薛仁謙的人,為人正直,做事謹慎。有一年,薛仁謙隨皇帝到汴京去,家裡的房子,被一個叫李賓的人占有了。後來李賓到遠方做官去了,恰好薛仁謙也回到家來,就把房子重新要了回來。

就要搬進去住時,有人告訴薛仁謙:“李賓這個傢伙很貪婪,他的家人藏了好多金銀珠寶,在你的房子裡呢。”薛仁謙聽了,馬上叫來李賓的親戚和族人,叫他們把藏的東西搬走,他才住了進去。大家都說:薛仁謙真是好品質啊。

對此,許止淨是這樣評論的:“別人占了他的房子,還藏了金銀珠寶在那裡,薛仁謙沒有因為因果報應,而把珠寶財物占為己有,直到別人把贓物拿走了,自己才住了進去。薛仁謙的好品質,讓那些貪財如命的人,真是無地自容啊!”

詩曰:
薛氏仁謙,
人占其宅;
後得歸還,
出彼金帛!

八、送還金手鐲,考期寧錯過

明朝時候,有個叫羅倫的人,到京城去考試。他的僕人在旅館拾到了一隻金手鐲,羅倫並不知情。

他們離開旅館繼續趕路,已經走了五日了,羅倫擔心路費不夠,僕人就把拾到金手鐲的事,告訴了他。羅倫很生氣,馬上要趕回去還給人家,僕人說:“你這樣來來回回,只怕要趕不上考試了。”

羅倫說:“這個金手鐲,肯定是旅館主人的婢女,不小心丟的。假如主人拷問起來,發生了人命案,還不知道是誰的過錯呢!我寧願不去參加考試,也不要出人命。”說完就返回旅館,把東西還給人家了。

羅倫捨棄自己獲取功名利祿的機會,而把金手鐲還給人家,這事看起來好像是出於仁義道德,而不是出於廉潔,但聯繫他以前的事,我們就更明白了。羅倫五歲時,曾跟著母親去果園,果子從樹上掉下,其他人一哄而上,都爭相搶吃,只有他沒有去。

長大後,羅倫家很窮,有一回,來了個朋友,妻子出去到鄰居家借米,一借竟是一上午,直到中午時,才吃上早飯,但羅倫並不為自己的貧窮,而懊惱喪氣。

有個叫張碹的官員,看他這麼窮,要送他一些糧食,但他婉然拒絕了。

他的廉潔事跡,簡直是不勝枚舉。

(以上均據蔡振紳《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