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國君弄清真相,除暴安良,國家迅即富強(數文)

慧淳


【正見網2014年07月15日】

一、將軍勝利歸來,母親拒認兒子!

周朝時,楚國的將領子發,率軍攻打秦國,糧食吃完了,就派人回去向楚王請求接濟,順便讓人到家裡去問候母親。

母親問派來的人:“糧食吃完了,士兵們都還好嗎?”

來人回答說:“大家分著豆粒吃。”

母親又問:“你們的將軍還好嗎?”來人回答:“這個請您放心,他從早到晚,都有豬羊肉和精糧吃呢。”

後來,子發打了勝仗,興高采烈地回來了。奇怪的是,母親竟不讓他進家門,還派人數落他說:“以前越王勾踐,和將士們分著酒喝,將士們的戰鬥力增強了五倍。他又和將士們分著粗糧吃,將士們的戰鬥力增強了十倍。而現在,你的士兵們分著豆粒吃,而你卻獨享著肉和精糧。雖然你們僥倖獲勝,你也是不符合道義的。你不象我的兒子,不要進我的家門!”

子發跪在門口,不停地叩頭謝罪。母親這才開門,讓他進來。

子發的母親,真是很會教育兒子啊。當今的子發們,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不只讓兵士們分食豆粒,而且還要從中盤剝利益;不只是自己獨食肉和精糧,還要中飽私囊,收受賄賂呢!

唉,當今的那些將軍們、長官們,讀了這則故事,該感到慚愧才對吧!

二、易紹宗明誓:“…不忠不仁,何以為臣?”

明朝時代,有個叫易紹宗的人,是象山縣錢倉所的千戶(千戶:明朝在全國實行衛所兵制, 衛下設千戶所,一所統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戶是所的長官)。

當時,倭寇上岸搶劫,易紹宗就在牆上用大字寫下:“設將禦敵,設軍衛民。縱敵不忠,棄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為臣?”

寫完了,心裡已作好與敵人決一死戰的準備,就讓家人準備好酒肉祭奠他,然後毅然踏上征程,帶兵出擊。

他暗令兵士,抄小路去秘密燒毀倭寇船隻。倭寇驚慌失措,趕忙回去救援。易紹宗卻伏在路旁,和敵人奮勇戰鬥。倭寇打不過他們,就慌忙逃竄;易紹宗帶領軍隊去追,一直追到海岸邊,一不小心,陷進了泥塘,就在陷進淤泥裡,出不來時,他還親手殺死數十個倭寇。最後,慘遭敵人殺害。

朝廷得知此事後,刻碑表彰了他的功績。

自古以來,能盡忠報國的人,有很多很多,但在牆上寫下大字,親自讓家人活祭自己來訣別的,則是前所未有。易紹宗將保衛百姓,作為自己的動力,這是仁愛;暗中讓兵士抄小路燒毀敵船,這是智慧;追擊倭寇到海岸邊,不慎陷入泥淖,還殺敵數十名,這是英勇。

他的妻子,帶著孤兒,進京上奏。皇上下令:刻碑表彰,這也是很應該的呀!

三、明朝之亡,概在殘害忠良

明朝的楊爵,是朝廷的御史官(御史官:管理督察官聲的官員),他處理政事嚴格,總是仗義執言,努力勸諫皇帝。

有一次,因進諫過密,皇帝動了怒,下令把他抓進監獄,拷打一番。

楊爵差點沒被打死。後來甦醒過來,雖然身處監獄,卻只見楊爵心中泰然,一點也不憂慮的樣子。這樣被關了很久。直到有一天,皇帝在宮中占卜時,被道士的話語打動,才把他放出。

沒過一個月,皇帝卻突然改變主意了,又下令追捕他。

那時,楊爵回到家才十天,剛想安靜一下,沒想到追捕的校尉,就到了。不過楊爵也不急,留校尉一起吃完了飯,這才悠然跟著他一起上路。就要出發了,校尉說:“此去一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了。你為什麼不處理一下家事再走呢?”

楊爵也不交待什麼,只站在屏風前,喊了妻子一聲,並平靜地說:“朝廷來抓我,我要走了。”

旁觀的人,知道楊爵平素的人品,都替他流下了難過的淚。

後來,一直到宮裡的大高元殿,發生了火災,皇上才急急下令放了他。

明世宗昏庸暴戾,把奸臣作為心腹,嫉恨、殘害忠良如同敵人。明朝後來的滅亡,大概根源就在這裡。

楊爵等忠臣,幸虧得到神明的保佑,才能兩次、三次地僥倖逃過一死。

據說,楊爵臨終之際,有大鳥哀叫著,從遠處徐徐飛來。有人說:說不定他就是安葬前,也有大鳥前來悲鳴的東漢大將伯起的再世呢!

四、成就霸業背後的兩位忠義之人

周朝時,晉獻公聽信讒言,殺死了世子(世子: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妻的長子)。公子重耳,就同舅舅子犯(人名),一起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待他們很好,還把自己的女兒齊姜,嫁給他(重耳)做妻子。公子重耳有了安適的家,又有了尊貴的地位,就在齊國安心住下了。

舅舅子犯,看到重耳不思國事,苟且安生,心裡很是擔心,就和隨從在桑樹下商議,打算想個辦法,大家一起逃走。沒想到一個養蠶女採桑時,把這一切都聽了去,回去後,就告訴了齊姜。齊姜擔心這事傳出去,肯定對公子重耳不利,就把養蠶女殺死、厚葬。然後她就親自跑去勸說重耳,告訴他不可苟且安生,還是要以晉國的事業為重。重耳一點都不動心,齊姜就又念了一首詩給他聽,詩裡說:“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夙夜征行,猶恐不及。”意思是勸他快點回國去拯救國家,建立功業。公子還是不聽,齊姜就和子犯商議,拿酒把他(公子重耳)灌醉,強行把他塞進車裡,載回國去…

後來,重耳回到了晉國,繼承王位後,稱為晉文公。重新迎娶齊姜做了夫人,終於成就了自己的千秋霸業。

齊姜和子犯,正是在背後幫助重耳成就千秋霸業的兩位忠義之人!

五、國君弄清真相,除暴安良,國家迅即富強

周朝時代,齊國有個國君名叫因齊,他繼位九年了,總是不問政事,大小一切事務,都交給一個名叫周破胡 的大奸臣辦理,結果,周破胡獨攬大權,為所欲為,事事都蒙蔽國君。

那時有個即墨縣,縣裡的縣官很賢明,周破胡看不過眼,就天天在國君跟前毀謗他。而阿縣的縣官很昏庸,常來賄賂周破胡,周破胡便天天稱讚他。

國君的夫人虞娟,是個明白人,看到這種情形,就去勸諫國君:“周破胡專門喜歡阿諛奉承,是個大奸臣,一定要把他免職才是。”

齊國國君不聽。周破胡得知了這事,對虞娟起了怨恨之心,就捏造罪名,惡意中傷她。審訊官收了周破胡的賄賂,也一齊誣陷她,捏造了供詞,上奏到國君那裡。國君覺得供詞前後不符,就親自召來虞娟,進行審問。虞娟有條不紊地揭露了事實真相,分析了周破胡的種種罪惡,再次勸諫國君。

國君因齊,這才了解到真相,恍然大悟,當即就封給即墨縣縣官一萬戶的俸祿,而把阿縣大夫和周破胡,一齊扔進大鍋裡,煮死了。由於國君弄清了真相,除暴安良,勤勉政事,勵精圖治,齊國便迅速富強起來了。

六、王陵的母親

漢朝時的王陵,年輕時已是縣裡的英豪。漢高祖劉邦還沒富貴起來時,一直把王陵當兄長看待。等到劉邦從沛縣起兵,王陵也召集了幾千人,率軍跟隨著劉邦。

當時,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是敵對雙方,楚軍抓到王陵的母親,把她扣押在軍中。王陵派的使者到了,楚軍就讓他母親朝東坐著,想要利用她來招降王陵。王陵母親私下送別使者,哭著說:“替老太婆我轉告王陵,要好好侍奉漢王。漢王是個忠厚可敬的長者,能夠任賢納諫。讓王陵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別樣心思。你還可以告訴他,就說我已經死了。”說完,就拔出劍,自刎而死。

項羽知道這事後,非常生氣,就把她放進鍋裡煮了。王陵最終與高祖一起打下了天下,官位做到了丞相,還封了侯。這個爵位一直傳了五代。

王陵的母親,確實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她知道漢王仁德,將會興盛,這是明智;她為大義而敢於自殺,這是英勇。這些,就是深明大義的士大夫,也難以做到啊!

七、“如此忠烈,真是一名奇男子!”

元軍與金軍打仗,元軍就要攻破金人的京城時,金哀宗自己上弔死了,一幫侍從也跟著去死。他們死前,留下遺言:要把皇帝弔死的“幽蘭軒”放火燒了。火燒得正旺時,城就被攻破了,眾人全逃走,只有一個叫完顏絳山的奉御官(奉御官:皇帝近侍), 獨自留了下來。元軍進來後抓住他,問他為什麼不逃生?

完顏絳山回答說:“我的國君,死在這裡,我要等火滅了、灰冷了,好收殮埋葬他的屍骨。”

元兵說:“你瘋了嗎?命都保不住了,你還想著收殮國君的屍骨?”

完顏絳山答道:“如果能讓我收殮安葬我的國君,即使把我一寸一寸剮死,我也沒有什麼好遺恨了。”

元兵把這事,報告給他們的元帥聽。元軍元帥說:“如此忠烈,真是一名奇男子啊!”不但允許他收葬了他們的國君屍骨,還免了他(完顏絳山)的罪。讓他完成了他的心願。

(《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