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昧心錢不能要(數文)

慧淳


【正見網2015年01月07日】

一、政策錯誤,必須改正!重新分田,百姓歡騰

《北史•高隆之傳》記載: 高隆之擔任尚書右僕射。當時,朝廷剛剛分配土地,官高、貴戚,都搶占了良田;沒權勢的百姓,只好分一些貧瘠的土地。百姓不滿,怨聲載道。

高隆之將此情況,啟奏給神武帝,認為:這樣分田不公,應該實行好壞搭配,重新分配土地。

高隆之說服了皇帝,因此,得以重新分配土地。

高隆之勇于堅持原則,說服皇帝,惠益黎庶,受到萬民的愛戴!

二、忠孝兩全,人皆欽敬!

《五代史•郭延魯傳》記載: 郭延魯提升為復州刺史,他感嘆地說:“我的父親擔任沁州刺史,長達九年,百姓到現在還懷念他。我現在終於當上了刺史,怎麼敢忘掉我父的志向!”

郭延魯從此之後,更加以廉潔公正激勵自己,百姓十分信賴他。

郭延魯繼承父親的廉政之風,是孝子,也是忠臣。忠孝兩全,人皆欽敬!

三、從小不願接受別人的饋贈

謝焯《宋拾遺記》記載: 琅琊人王悅,年輕時就激勵自己,有清廉高亮的風紀。後來擔任吏部郎。鄰省有個朝見皇帝的官僚,送給王悅一甌餅(原文如此,筆名未弄明白)。王悅怎麼也不肯接受。他說:“東西雖然不多,但我從小以來,就不願接受別人的饋贈和好處。”

四、昧心錢不能要

《宋書•郭世道傳》記載: 郭世道和一位朋友,共同到山陰做買賣,誤收了對方一千個錢,分手後,才發覺。

郭世道請朋友,把錢追還給山陰的對方,同伴不肯答應,只管哈哈大笑。郭世道就拿出自己的一千個錢,找到對方,歸還給錢主。

錢主驚嘆不已,想把一半錢,送給郭世道。郭世道就把一千個錢,放到地上,離開了。

五、只是不想占別人的便宜

《北史•隋 趙軌傳》記載: 隋朝時的趙軌,是河南洛陽人,他擔任齊州別駕,以能幹著稱。

東鄰的桑椹,掉落到他家的院裡,他派人全部拾起來,交還給原主。

他教訓兒子們說:“我不是利用這件事求得名聲,只是不想占別人的便宜。你們都應該以此為戒。”

六、我要保守這顆清淨心

《南史•齊 臨川王映傳》記載: 齊臨川王蕭映,字宣光,是齊高帝的三兒子。有一次,他派人回京城去買東西。

別人給他出主意:你用這筆錢,先在附近的江陵,買了貨物,帶到京城後,再賣掉,這樣一倒騰,錢可就增多了一倍。然後,再拿出一半的錢,買你所要的東西。這樣,你要買的東西也買得了;而你的錢,卻一文沒少!

臨川王蕭映笑著說:“你的發財計劃很好,但我不是商人。我要保守這顆清淨的心。”

七、要想包公笑,除非黃河清

《宋史•包拯傳》記載: 包拯以京官的身分,出任開封府知府,貴戚、宦官,因此收斂了許多。人們都怕他!

包拯平時十分嚴峻,不苟言笑。人們都說:“要想包拯笑,除非黃河清。(黃河水通常都是渾的。所以包公整日為政勤謹,嚴陣以待!)”

婦女和小孩,都知道他的大名,稱他為“包侍制”。京城人為他編了一句順口溜:“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意為:惡人必有惡報,有閻羅王老包,你們跑不掉!)”

八、能拿公家的東西送人情嗎?

《周書•赫連達傳》記載: 赫連達,字朔,北周時的威樂地方人。性廉潔。邊境上的胡人,送給赫連達一隻羊,赫連達為了招撫不同民族的人,就收了羊,打算回贈給胡人絹帛,用自已的絹帛,作回禮。官吏主張:拿官府的絹帛,作禮品。赫連達笑著說:“能拿公家的東西送人情嗎?羊進了我的廚房,禮品卻從官家庫房裡拿出,這是營私舞弊,貪得私利!”

於是,他命官吏:拿自己的絹帛,送給了胡人。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