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6月06日】
一、肯減損,就會增加!
孔子讀《易經》,讀到損卦和益卦時,不覺掩卷長嘆。子夏在旁,趕快起身問道:“老師怎麼忽然嘆起氣來呢?”
孔子說:“肯自我減損的人,反而會增加,想自我增加的人,反而會減損,所以我想著不覺嘆起氣來。”
子夏問:“難道說我們認真修行學問、道德,不就為的自我增加嗎?”
孔子說:“我說的自我增加,不是指道德學問上的增加,而是道德學問越高,人愈謙卑低下,這才是我所說增加和減損的意思。真正好學的人,是不斷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和不足,虛心地面對一切,所以好的東西,才能進入心中,學問道德也才能充滿起來。天地間的道理也是一樣,萬事萬物發展到了極點,就一定開始變動,沒有能一直停留在滿溢的狀態。
所以說: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什麼樣有用的話,就再也聽不到了。以前堯貴為天子,治理整個天下。總是抱持恭敬謙虛的態度,來對待所有的人和事物。所以到現在,都一千年了,還盛名不衰。相反的,夏桀和昆吾,自認為了不起,全天下沒有人及得上他們,他們宰殺人民像砍草一樣。最後,整個天下的人都反叛了,落得身死國亡。到現在也近千年了,還惡名不去。從這層意義來看,禮法裡所謂的:走路讓長者先行,不爭先恐後;在車上遇見三人以上,就要下車致意;遇到兩個人,就向他們鞠躬。這些,都是要教人不可自滿,才能持久吧!”
子夏說:“我一定把老師這些話,永遠記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實踐。”
二、傳統的智慧教訓
子路問孔子:“可不可以不管傳統的教訓,直接依據我自己的心意來行事?”
孔子說:“不行!以前有個東方的夷人,很仰慕華夏文明的禮法,他的女兒死了丈夫,他就依據寡婦不再婚的禮法,要女兒終身不再改嫁,卻私下為女兒養了個非正式的丈夫。像這樣看起來,是沒有改嫁,但卻完全違背貞潔的真正意義。又有南方蒼梧一地的蠻人,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很慷慨地讓給他哥哥,像這樣乍看之下,似乎是兄弟間的禮讓,但卻完全不是禮讓的本質意義。
“所以說,如果你將傳統的智慧教訓拋在一邊,完全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很可能就像上述的兩個例子一樣,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事來,到時候,想後悔都來不及了。”
三、小棒子挨,大棒子逃
曾參到瓜田除草,不小心砍斷瓜根,父親曾皙很生氣,順手抓起一根粗棍子修理他,曾參被打得昏過去,好一會兒才甦醒過來,立刻說:“剛剛您責打時,手勁還是這麼足。很高興您身體這麼健康。”
曾參回家後,還特別拿出琴來彈,想讓曾皙知道他並沒有絲毫的不高興。
孔子知道這事後,便指示學生:“曾參來的時候,不准他進來!”
曾參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趕快向孔子請罪,孔子教訓他:“相傳,舜侍奉父親瞽叟時,瞽叟要找他做事,舜就立刻出現在身邊,但若要殺他,那絕對找不到舜。輕微的責備要恭敬領受,但如果父親暴怒,拿起大棒子時,就得趕緊跑開。如今你卻等在那裡挨打,萬一失手被打死,這不是陷你父親於不義嗎?還有什麼比造成這種結果,更不孝的呢?而且你難道不是個人嗎?殺死一個人犯了什麼罪,你難道不曉得嗎?你難道要讓你父親犯上殺人的重罪嗎?”
(均據《孔子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