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田母拒收黃金,堅持正道(數文)

秦自省


【正見網2015年11月13日】

一、田母拒收黃金,堅持正道

田稷在齊宣王時,擔任齊國國相。數年以後,他卸任回家鄉居住。有個下屬送給他黃金百鎰(讀益,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也有人說是合二十四兩),田稷便將這百鎰黃金,帶回家中,獻給自己的白髮老母親。

田稷的母親,見到兒子這一大堆黃燦燦的金子,感到十分驚訝,問田稷道:“你做三年國相,不會有這麼多的俸祿!這麼多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田稷老老實實地回答道:“這是我的一個下屬,在我退休時,送給我的,我就拿回來孝敬母親了。”田母一聽,大為不滿,堅決地對兒子說道:“做人首先就應該注意自身的修養,要做到品行高潔。為人要誠實不欺,不做不義之事,不取不義之財。如果你有孝心,想要孝敬長輩,應該盡心盡力、誠實地辦事,否則就是不孝!不義之財,不是我應該有的東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兒子!如果你真的要表現你的孝順,就應該把這來路不正的金子還回去,而絕對不應該帶回來送給我!”

母親的一番話,使田稷深感慚愧。他反躬自省,立即將金子拿去,全部退還給了當初送給他的那位下屬。這還不算,他還主動到朝廷去坦白自己的錯誤,請求給予處治。

齊宣王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後,深為田稷的母親見財不貪的偉大精神所感動。他下令赦免了田稷所犯的過失,並且仍然任命田稷擔任國相,繼續再做一段時間的國事。他深信,有這樣的母親教育兒子,田稷一定能大公無私,處理好齊國的大事。此外,齊宣王又用朝廷的金子,賞賜給田稷的母親,讓她老有所養。

田稷的母親不貪金錢財寶,教兒子堅守正道,表現了一個偉大母親的崇高情操。她的行為,對田稷是極好的教育,也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楷模。
(《左傳》、《列女傳•母儀》)

二、孟嘗君 理服其父

戰國時期的田文,是齊國的宗室大臣。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又是齊宣王田辟疆的庶子,因立有戰功,後被升任為齊國的國相。田文襲封於薛地(今山東滕縣南),稱薛公,號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君”之一。

提起孟嘗君的身世,還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田嬰的一個妾,生下孟嘗君時,正逢五月五日這一天。根據古書的記載,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是不吉利的,男的將來會克父親,女的將來會克母親。(應劭的《風俗通》一書中,記載有這樣的古代風俗)田嬰見兒子出世於這麼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又系賤妾所生,便吩咐將田文丟棄不養。其生母卻捨不得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拋棄,便不顧田嬰的囑咐,偷偷地將兒子養大(這個人就是孟嘗君田文)。

等到孟嘗君長大後,其母親趁著他的兄弟們去見父親的機會,也讓孟嘗君去見田嬰。田嬰弄清原委後,對著田文之母發怒道:“我叫你將他丟棄,你卻敢鬥膽將他養大!”這時候,孟嘗君上前拜見父親,問父親道:“為什麼五月裡生的孩子就不能要呢?”田嬰說:“五月裡生的孩子,長到和門楣一樣高時,就會對父母不利!”(《史記》:“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田文便反駁田嬰道:“人生下來究竟是受命於天呢,還是受命於門楣?如果是受命於天,父親何必要擔憂呢?如果一定要說是受命於門楣,那也很簡單,只要將門楣儘量加高,誰又能長到門楣那樣高呢?”一番話,說得田嬰默然無語。

過了一段時間,孟嘗君找了個適當的機會,向父親進諫。他先是問父親道:“兒子的兒子叫什麼?”“叫做孫子。”田嬰回答。“那麼孫子的孫子又叫做什麼呢?”“叫做玄孫。”“玄孫的孫子又叫做什麼呢?”田嬰說:“這我就不知道了。”田文便趁機進言道:“父親大人自從擔任齊國之相,至今已經歷了三朝。這期間,齊國沒有增加一寸土地,而您的家私財富,卻何止萬金。您的門下見不到一個賢者。我聽說將門之內必有將才,相門之內必有相才。如今父親大人後宮充塞著綾羅綢緞,而士子卻連粗布衣服也穿不上;您的奴僕妾媵,都吃夠了精細飯食,而士子卻連粗糠也吃不飽。而您還在不斷地積累財產,想把它留給連您也不知道是什麼人的後人,而忘記了國事正一天不如一天,我實在覺得難以理解!”田嬰聽了兒子滔滔不絕的這一番大道理,深為讚許,不禁對兒子刮目相看起來。

田文後來也曾任齊國之相,任職期間,他堅持聯合韓、魏等國,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的勢力,確實使齊國的地位,得到了鞏固提高。

(家教就是家庭內部的教育,一般是家長教育晚輩。原則上必須是正確者教育錯誤者。現在是正確的孟嘗君教育其父,講得確實有理。這就豐富了中國家教的內涵,足證中國神傳文化之精深與博大!家教者佳教也,一切有識之士,皆宜推導之)

(《史記•孟嘗君列傳》)

三、陳仲子敬受妻教,辭相歸隱

陳仲子是戰國時人,名子仲,又名子終。因居於於陵(今山東長山縣南,“於”讀作烏),故又稱於陵子仲。

據《孟子》一書記載,陳仲子出身於齊國的一個世家大族,享有世代相傳的祿田。他的哥哥名陳戴,為齊國的卿大夫,從封邑中收入的俸祿有幾萬石之多。而陳仲子認為他哥哥的俸祿是不義之物,所以不願意享用。陳仲子又認為哥哥的房屋也是不義之產,便不願住在家中,離開了哥哥和母親,住到於陵去了。

有一次他回到家中,恰巧有人送給他哥哥活鵝。他聽到鵝在叫著,便憎厭地說道:“要這種嘎嘎亂叫的東西干什麼?”沒有想到吃飯時,母親已經將這隻鵝殺掉,做成菜,端上了桌。陳仲子不知道,照吃不誤。恰巧他哥哥這時從外面回來,便開玩笑地對弟弟說道:“你所吃的,就是那嘎嘎叫喚的東西的肉啊!”陳仲子一聽,立刻跑到門外,將吃下的鵝肉嘔吐出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陳仲子平時是十分注意自己的行為節操的。

陳仲子居於於陵,楚王聽說了陳仲子的賢名,便派使者持黃金百鎰前去拜訪他,真誠地請他出來做官,要拜他為楚相。陳仲子便進入內室,將此事告訴自己的妻子。陳仲子的妻子,卻不同意丈夫出來擔任楚相,她認為亂世多害,出來擔任楚相無益,而且恐怕還將危及自己的性命。陳仲子欣然接受妻子的勸告,夫妻雙雙避走,做了隱士,以幫人澆水灌園為生。

陳仲子寧可過清貧的生活,也不願為官,以當隱士終其生。他住在於陵時,有一次,一連三天沒有飯吃,餓得頭昏眼花,耳朵聽不到聲音,眼睛看不見東西。水井旁有一個李子,已經被金龜子吃掉了一大半。他爬過去,也顧不了許多,一把拿過來就吃,連吃了三口,耳朵恢復了聽覺,眼睛也恢復了視覺。(事據《孟子》記載)從這件事,可見他的生活,落魄到了何等程度。而他歸隱為人灌園,其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

陳仲子自願放棄家中的富裕生活,辭高官而不做,過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表現了很高的思想情操,正所謂:人各有志。應該說,這與他妻子的高風亮節,是完全分不開的。
(《史記•鄒陽傳》、《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