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從弓箭的好壞領悟到治國之策

文仙


【正見網2016年08月30日】

聰明的人,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中,都可以領悟到一些道理。唐太宗可以從弓箭的好壞,悟到治國的方法,真可謂有大智慧的人。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說:“朕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張弓射箭,自以為懂得如何識別弓箭的好壞。近來得到十幾把上好的弓箭,就把它們拿給做弓箭的師傅看,弓箭師傅說:‘都不好。’我詢問其中的原因,弓箭師傅說:‘木頭的中心不端正,那麼它的脈理就是歪斜的。這樣的弓雖然剛勁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卻不直, 所以不是上好的弓。’

從這件事中我領悟出很多道理。我是通過戰爭取得天下的,所用過的弓箭非常多,而我尚且不懂得識別弓箭的要領;更何況我得到天下的時間還很短,對於治理國家的道理,肯定不比我對弓箭的知識掌握得多。我對弓箭的了解尚有失偏頗,更何況治理國家的要領呢?”

從此以後,唐太宗定期召見五品以上的京官和中書內省的官員,每次召見,唐太宗都要賜給他們座位並與他們悉心交談,仔細詢問宮廷外面的事,以便對老百姓的疾苦和政教得失有全面詳細的了解。

原文:貞觀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猶不得其理。況朕有天下之日淺,得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猶失之,而況於理乎?”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出自《貞觀政要》)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