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王陽明拜訪世外高人

陸文


【正見網2017年02月20日】

儒、釋、道這三家共同構成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在一些人想法中,這三家應該是各成一統互相排斥的,其實在修煉中的確要講究專一,不參雜別的東西,但並不是互相詆毀否定。相反從創造中華文明的角度上看,這三家是互相配合的。今天就講這樣一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是明代大儒。王陽明自小就嚮往修煉,好打坐,最後也是在儒教的理論體系之中修的,成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青年時曾前往九華山求仙訪道,住在當地寺院中。聽說山上有位修煉有成的道士蔡蓬頭,便向他請教修煉問題。

不料蔡蓬頭道長見了他,只是說“尚未”二字,就轉身要走。王陽明再三懇求指點,蔡蓬頭才對他說:你的禮節雖然隆重恭敬,然而內心“終不忘官相”,說罷一笑而別。可見這個蔡道士有他心通,王陽明內心深處的思想念頭,他都一清二楚。

王陽明不甘心空手而歸,聽說地藏洞那裡有位避世修煉的高僧,“坐臥松毛,不火食”,只吃點松子野果之類的東西。他便不懼山路艱險,去拜見高僧。好不容易到了地藏洞,高僧正在睡覺,王陽明便在一旁等候。高僧醒後知其來意,便只說了一句話:“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兩個好秀才”。等王陽明下次再去拜訪時,竟已人去洞空。

周濂溪就是周敦頤(“濂溪”是他的號),詠蓮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正是出自他的作品。周敦頤不僅是文學家,更是儒家學者,精通易學。程明道則是其弟子。王陽明從高僧的話中,悟到這是點化他從此在儒家中修煉,於是便安心於儒教之中,終成一代大儒,成為閃爍在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顆明星。

從這則故事裡,我們看到道家挑選徒弟真的非常嚴格,王陽明雖沒達到標準,但道長也向他指出了心性上的漏洞,以便他將來提高;佛家的高僧則完全沒有門戶之見,不僅沒有乘機拉他入佛門,反而讓他在儒家中修,還推薦周濂溪、程明道倆位大儒給他。可見在創造文明,造福眾生之事上三教都是互相配合的,共同造就了中華文化。

今天一些宗教徒秉持極端的門派之見,盲目排斥其宗教外的一切,對法輪大法真相表現出拒絕甚至敵視的態度,其實大法學員從來沒有想過改變誰的宗教信仰,他們只是告訴你事實,告訴你被中共邪黨掩蓋的真相而已。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大家真正的高僧高道,都是沒有門派之見的,對一切正的、善的、好的、對的事物,無論其屬於哪一法門,他們都持讚賞、支持的態度。其實,只要你放下門戶之見,真正的認真看看真相資料,也許你會因此明白許許多多,受益匪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