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漫談 (四): 「五行」雜談

章天亮


【正見網2002年06月28日】

在北京的中山公園有一個社稷壇,壇中之土,五色分明。東方為青土,南方為紅土,西方為白土,北方為黑土,中央為黃土。如果以中原地區作為中心的話,五色土的顏色以及採集和排列方位真實不虛地反映出了中國五行學說的正確性。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一書中也提到「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構成了我們宇宙中萬事萬物,……」(見《轉法輪》第二講)。我個人理解,這裡的宇宙指的是一個小範圍的宇宙。

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具體說來,就是五種相生關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和五種相剋關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有人舉例說因為木材可以生火,所以是木生火;水可以滅火,所以是水克火,其實這僅僅是這些因素在這個空間的一種表現。實質上,這種生克關係是不能這樣表面理解的。五行中所說的「金木水火土」並非我們這個空間中的「金木水火土」,就像釋迦牟尼佛證悟的「地水火風」這「四大」並非我們肉眼看到的這個空間中的「地水火風」一樣。

不同的空間中存在著不同的「金木水火土」。舉個《封神演義》中的例子。姜子牙在朝歌開算命館時擒住了玉石琵琶精,一開始姜子牙用人間的乾柴烈火焚燒妖精,但是妖精卻毫髮無傷。後來,姜子牙做起法術,噴出三昧真火,妖精才現出了原形。也就是說,人間的火和三昧真火併不是一種火。

任何生命和物質都有它的構成基礎,西方的科學也在試圖探討這個問題,只不過它的研究方法誤入歧途了。中國古代「……是針對人體生命、宇宙直接研究。」(《轉法輪 卷二》)因此對於生命和物質起源的認識要比西方深刻得多。最早提出五行學說的人已經湮滅不可考,但是在春秋以前,中國人就已經認識到五行是構成萬事萬物的基礎。注意,這裡邊的萬事萬物不僅僅包涵我們用眼睛所能看到的具體物質,象鋼鐵、泥土、花草樹木乃至動物和人,還包括抽象的時辰、季節、方位、聲音、顏色乃至倫理等等,因此這一切就和五行有了一種自然的對應關係。

舉例來說,從空間上來講,五個方位與五行的對應關係是東方屬木、色青;西方屬金、色白;南方屬火、色紅;北方屬水、色黑;中央屬土、色黃。從時間上來講,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每個季節輪換之間各有18天屬土。這種對應是有道理的,比如春天屬木,所以草木繁盛,風向也偏東(五行中「木」的方位);夏天屬火,所以炎熱,風向偏南;秋天屬金,風向偏西,因為金克木,所以草木凋零;冬天屬水,風向偏北,因為水克火,所以就寒冷。

如果把時間從一年壓縮為一天,時辰也對應著五行。中國古代計時是一天12個時辰(每個時辰兩個小時),對應著12個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時為夜裡11點到凌晨1點,丑時為凌晨1點到3點等等,依此類推。我們現在日常使用的詞彙還留有古時候計時的痕跡,比如點卯,是因為古代是卯時上朝。中午的「午」就是「午時」的意思。按照五行對應關係, 「寅卯」屬木,正是旭日「東」升的時候;「巳午」屬火,太陽在正「南」方,也是中午最熱的時候;「申酉」屬金,正是日薄「西」山的時候;「亥子」屬水,正是漫漫長夜時分。「辰未戌丑」這四個時辰屬土。與地支一樣,十位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各有五行屬性,其中「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古時候在計算時間上不用公元紀年。無論是年、月、日還是時辰,都是用天干地支相配來表示,比如甲子年、丙辰月、戊戌日、辛亥時,所謂的生辰八字就是這麼來的。

另外,倫理、音樂,乃至人體無不對應五行。典型的例子象孔子講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其中仁屬木,取其生髮之意;義屬金,取其剛斷;禮屬水,取其謙下;智屬火,取其明達;信屬土,取其厚重。音樂中有五音,「宮、商、角、徵、羽」,其中「宮」屬土、「商」屬金、「角」屬木、「徵」屬火、「羽」屬水。人有五臟,即「心、肺、肝、脾、腎」,其中「脾」屬土、「肺」屬金、「肝」屬木、「心」屬火、「腎」屬水。每一種對應關係背後的道理都可以寫一本書,這裡限於篇幅僅僅舉了幾個例子。

這種對應關係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同小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物質與生命的基礎。打個比方,人人都知道樹木可以造紙,覺得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仔細想來,這裡有兩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人必須首先認識到樹木和紙張有著共同的物質基礎,即纖維。第二、人掌握的能量可以把樹木歸還成纖維,再按照紙張中纖維的排列方式組合成紙。這樣看來,點鐵成金在人看來是玄而又玄的神通,可是在掌握了更高級能量的生命來看就是小事一件,因為鐵與黃金都屬於五行中的「金」,他用能量把鐵歸還成五行中的「金」,然後再重新按照黃金的排列方式組合一下就把鐵變成黃金了。

同時,因為萬事萬物都跟五行對應,那麼它們之間也就有了相互聯繫,對於這種聯繫的認識可以使人從宏觀上、從整體上把握生命和宇宙。以前曾經看過這麼一個報導:澳大利亞有關當局對少數人在火車站隨意塗抹、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非常頭疼,每年鐵路局都要花一大筆錢去修復被損壞的設施。後來有人提議說可以在火車站播放古典音樂。結果發現破壞公物的行為真的因此而大大減少了。

這個事情如果用西方的混沌學來解釋可能會建立一大堆數學模型,經過大型計算機的海量計算還不一定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用五行來講就很簡單,早在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就在《史記》的「樂書」中說,「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在這裡明確說明了音樂和人體結構,乃至與人的行為操守的聯繫(五音中「商」屬金、五臟中「肺」屬金、五常中「義」屬金)。如果按五行角度來看,音樂可以影響人的行為毫不足奇。

站在五行的角度上去看中國古代的文化,你會體會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各門學科之間一脈相承,一理相通。中國古代有許多人都是全才,象《三國演義》中提到的諸葛亮不僅僅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家,他對於天文,地理,陣圖,氣象,音樂,法律,機械,安邦治國,甚至奇門遁甲等等無所不通。現代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是因為他能認清更高的理,正所謂「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感嘆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在讀這段話時,我覺得其實這是五行給人間帶來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即「相生相剋」。「正因為有了相生相剋的理存在,人們想做成什麼事才會有困難,……」(《法輪佛法(精進要旨)》之「佛性與魔性」)。歷史安排他們要做什麼事情,給人留下什麼東西,那麼按照相生相剋的理,他們也必須為此而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神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所放射的智慧光芒遠非人類這一層所應該了解和具有,雖然如此,五行也絕非對宇宙和生命的最高認識,太極比五行要高出許多。而與宇宙的最高大法--法輪大法相比,太極又只能算做小道了。


( WORD文件格式 | PDF文件格式 )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1057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