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12月15日】
《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藝過程。活字印刷的出現比西方約早400年。以下是書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藝過程。
北宋慶曆年間,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用膠泥刻印,每字一印,用火燒印,使其變得堅硬。排版時先準備一塊鐵板,板上鋪一層由松香、蠟和紙灰混成的粘合劑,板周圍用鐵范框住,然後取所需的字排版,排滿鐵范後把鐵板放在火上加熱,待粘合劑稍微熔化,用一塊木板按在字面上,使字面平齊,同時與鐵板黏牢,即可印刷。如果只印三、二本,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如果印數上百上千本,就極為神速。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板排好字進行印刷,另一板進行排字。第一板印完,第二板已排好字,這樣交互使用,瞬息可完成。每一字皆有幾個印,象常用的「之」、「也」 等字,則有二十幾個印,以備排版時遇到重複的字。活字厚薄如錢唇,不用時用紙貼上,每韻為一貼,貯存於木格之中。如果遇到事先沒有準備的字,就隨時刻字,以草火燒,瞬息可就,非常便捷。印刷完後取字的方法,是把印版拿到火上加熱,使粘合劑熔化,把活字取下。因是泥字,不會被黏合劑沾污。
由上述的活字印刷工藝過程可以看到,活字印刷的工藝簡單,使用和保存方便,工效又高,它的發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原文】慶曆中, 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 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 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éF,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 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 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 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 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 污。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保藏。